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面首开局

第一百四十一章 科举利弊

大唐面首开局 隐剑迟 2128 2024-05-30 14:32

  用过早饭后,陈子墨搭着二爷的马车踏上了回长安的路程。

   苗李两个徒弟仍被留在村里,继续体验丰富的乡下生活。

   二爷昨晚没睡好,所以一到了车上后,便迷糊着打起了瞌睡。

   车轮咕噜咕噜的压着路面,发出的声响也没能吵醒熟睡的二爷、打断陈子墨的思绪。

   莫名其妙被任命为科举副考官,既是件喜事也是件祸事。

   当了考官,就等于是考生们名义上的座师,受益无穷;更会有大量的权贵官宦人士来结交,获得大量的人情欠款。

   可名额就那么多,帮助一个人就有可能得罪另一个人,若是处理不好,就是件祸事。

   陈子墨对唐朝的科举制度是一知半解的,大概只知道此时的科举制度与明清事情的有很大不同的。

   比如现在的科举名目不下数百种,从录取人数来说,以明经、进士两科为主,特别是进士科最被重视。

   比如没有八股文,除了试策外,更看重诗赋。

   比如这时候的考试是不糊名的,这就有很多说法在里面了。

   还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投卷、荐举之风盛行。

   所谓投卷就是科举考生可以在考试前拜访考官,将得意作品呈给考官,以此获得考官的青睐,提高考中的成功率。

   又或者将作品投给达官贵人,让其向考官推荐,这也就是荐举的意思。

   而陈子墨对于这里面的很多东西都一知半解,需要进一步了解这里面的学问,否则万一栽进去了都不好说。

   入了长安后,陈子墨到了家门不远处就看见门口有许多学子等候着,看来都是想求见自己的。

   尽管现在开始下着小雨,可仍然有许多学子锲而不舍。

   陈子墨见此,朝车夫道:“别停,去国子监。”

   已经醒了的张二爷一脸懵逼,这怎么还有家不让回了呢,这好像是我的车啊,这是我的车。

   陈子墨有段时间没来国子监了,入了国子监径直前往拜访祭酒孔智新。

   路过办公堂时恰好碰到了曾经几位一起办过公的同僚,比如国子监的监丞向洋。

   “向大人,多日不见,近来可好啊。”

   陈子墨笑呵呵的朝向洋打了招呼。

   向洋则是满脸尴尬的回礼,“原来是陈大人,稀客,稀客。”

   曾经的下级属官,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迅速的爬升到了比自己还高的位置,向洋此时的心情难以言明,只感觉脸上有如火烧。

   “就不多打扰了,回聊。”

   陈子墨告别几位相熟同僚的便往孔祭酒的办公堂去。

   德高望重的孔老爷子见陈子墨来了,取出平时都不舍得喝的霍山黄芽作招待。

   “你小子还知道来看老夫。”

   孔祭酒数落了一句泡茶的陈子墨。

   虽然陈子墨只是在国子监短短任职了一小段时间,可还算对老爷子的胃口。

   而且陈子墨后来更是让人送来一副上好的琉璃围棋给老爷子,很受喜爱。

   “老爷子勿怪,主要是小子怕打扰老爷子清净。”

   “哼,老夫有什么清净可扰的。说吧,你小子定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那小子就不藏着掖着了,小子是向您求指点来了。”

   陈子墨殷切的给老爷子沏了杯茶。

   孔祭酒嘬了一口,很是享受。

   “就知道你小子准有事,老夫猜你是为科举的事情来的吧。”

   “嘿嘿,还是您老慧眼。”

   “这昨儿个陛下刚任你为此次科举副考,今天你就来了,不就是为了这档事情么。”

   “老爷子,小子何德何能任这副考,也就是圣上抬举。现在是两眼一抹黑,这里面的学问一概不懂,还想请您老爷子指点。”

   孔智新揪着胡须笑了,“指点可以,老夫这还差一副琉璃茶具,什么时候给老夫送来?”

   也就是对陈子墨这个小辈,要是换了其他人,孔智新是绝对不会主动要东西的,别人送他都得斟酌考虑收不收。

   “老爷子,别说一副,十副都成。”

   “哼哼,用不着,一副就够。”

   又嘬了一杯茶,孔祭酒开始提点道。

   “在开元年之前,咱们这科考都是‘以一场之善,登进科目’的。只凭借一场考试便决定是否取士,多少有些不太公平。”

   “于是乎,礼部侍郎韦陟(zhì)便向陛下提议,要将考生平日的文章拿过来参考评判。因此,现在科举取士考生的发挥虽然重要,可也只是一部分。老夫也是赞成如此的,一场科考定生死,多少有些弊端。”

   陈子墨听后点点头,继续倾听着。

   “可你若以为这样就极好,也是大错特错。有正必有反,投卷举荐成风,使得近两年来寒门学子成功入仕的越来越少了。”

   “陛下任你为此次副考,必然会有很多人找你举荐,这其中又有多少人情交易不用我说想必你也清楚。”

   “这些东西无论如何,你都是躲不掉的,老夫只希望你能多匀些份额给真正的读书人。

   陈子墨恭敬道:“小子会谨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