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面首开局

第二百一十一章 谋南诏

大唐面首开局 隐剑迟 2172 2024-05-30 14:32

  随着王鉷的倒台,朝中势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李林甫被玄宗疏远,加之身体每况愈下,李党不少人纷纷转投杨国忠阵营。

   杨国忠从王鉷倒台事件中获得了巨大好处,终于达到能和李林甫分庭抗礼的地步了。

   而被他人视作杨国忠最为倚重的心腹,陈子墨也水涨船高,成了众人巴结的对象。

   杨国忠私下曾言遇事不决问子墨,可见杨国忠对陈子墨的信赖程度。

   且不管玄宗依然只顾享乐,朝堂上李杨两党势如水火、针尖对麦芒般争斗,陈子墨最近则待家里的时间更多了。

   因为现下已经是九月中旬了,而稳婆说杨鸳鸳临产就在九月底十月初这段时间。

   “老爷,白先生来信了。”阎五禀告。

   “去书房。”

   在书房内,陈子墨见到了不远千里白飘派来送信的董虎。

   董虎本就是陈府护卫,几个月前被陈子墨派往跟随白飘去了南诏。

   “老爷,这是白先生让我交给你的信。”

   风尘仆仆的董虎从胸口取出油纸包好的信件递上。

   “辛苦你了,老阎,先带阿虎下去休息。”

   “是!走吧虎子。”

   待人下去后,陈子墨拆开油纸包。

   里面有一封信,以及一张羊皮卷。

   信不算长,但内容却很重要。

   白飘在信中写到,已经在南诏成功扎稳脚跟,正在按照预订的计划徐徐开展。

   信中还介绍了很多关于南诏现状,各部落势力的关系等。

   而那一卷羊皮卷则是一张地图,关于南诏势力分布的地图。

   放下书信,陈子墨看着羊皮卷陷入了沉思。

   在刺杀安禄山失败之后,陈子墨就意识到“安史之乱”避不可免了,整个大唐都将陷入战乱之中,饱受战争摧残。

   陈子墨想要为家人建一个免于战乱,同时又能够自保,在战乱中有所作为的地方,思来想去,最后敲定了南诏这个地方。

   南诏其实位于西洱海地区,差不多是现云南地带。

   这个地方位于西南,地理位置特殊,可免受“安史之乱”的战乱。

   因此与白飘商议后,便定下此处。

   几个月前,白飘已经带着人先去了南诏,想办法安定下来,寻找机会实施计划,谋夺南诏。

   南诏国前身是六诏,居住着六大部落,称“六诏”。

   六诏分别为:

   越析诏,六诏之东。

   施浪诏,六诏东北

   浪穹诏,六诏西北。

   邆赕诏,六诏之西。

   蒙巂诏,六诏中偏南。

   蒙舍诏,六诏最南。

   当中蒙舍诏因地处最南方,称为南诏,也是各部落中最强,家族姓蒙氏。

   唐高宗时期,吐蕃进攻六诏,除蒙舍诏归附大唐外,其他五诏依附吐蕃。

   开元元年(713年),玄宗李隆基封南诏皮罗阁为台登郡王,赐名“归义”。

   729年,唐打败吐蕃,攻下昆明盐源。六诏中的邆赕诏、浪穹诏、施浪诏及河蛮依附于吐蕃,而越析诏、蒙巂诏及蒙舍诏归附大唐。

   当时南诏实力最强,欲求一统六诏,大唐为减轻与吐蕃接壤的边患,支持南诏兼并各部落。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皮罗阁在唐玄宗支持下兼并五诏,统一六诏,获封云南王。

   自此南诏国建立,并称臣与大唐。

   天宝七年,阁罗凤继位云南王。

   为加上对洱海地区的控制,大唐要修筑安宁城,结果受到爨氏各部落的反抗。

   阁罗凤趁机拉拢爨氏各部落,充当和事佬,打算向大唐朝廷请罪。

   可时任剑南节度使的鲜于仲通褊急寡谋,云南太守张虔陀矫诈,他们无礼对待阁罗凤,不把他回事。

   太守张虔陀更是对南诏横征暴敛,阁罗凤不给便污蔑谋反。

   最终阁罗凤忍无可忍,于天宝九年率兵反唐,杀死张虔陀,夺取多地。

   鲜于仲通因此被去节度使之职,改杨国忠遥领。

   天宝十年,杨国忠命鲜于仲通领唐军攻打南诏,阁罗凤向吐蕃求援,结果唐军损兵折将大败而回。

   吐蕃与南诏结为兄弟之邦,南诏与唐处对立状态。

   再说陈子墨的计划,便是想办法取了南诏,作为应对乱世的大本营。

   因此,几个月前先让白飘去打前站。

   陈子墨现在就在等待一个讨南诏的机会,而这个机会似乎就快了。

   白飘在来信中说,南诏各部隐隐有动兵的意思,应该是有入侵唐朝边境的打算。

   而陈子墨也隐约记得,南诏确实有此举动,因为他和另外一件大事牵连在一起的,就在今年,因此有些印象。

   想来不远了!

   叩叩叩~

   房门被敲响。

   “进来。”陈子墨收起信和地图。

   “世兄,这是我给杨姐姐炖的鸡汤,有多余的,所以给你端了一份过来。”

   哥舒柔端着鸡汤推门进来,昔日直爽的拳脚姑娘有了一丝丝家庭主妇的味道。

   “来,小柔,坐为夫旁边来。这段时间难为你了,竟然经常给鸳鸳熬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