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要做阁老

第一百四十七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

我要做阁老 一袖乾坤 2864 2024-05-30 14:33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描绘西湖景色的诗词有很多。

   春夏秋冬、梅兰竹菊、西湖十景,不一而足。

   其中歌咏断桥的亦不少。

   楚楚姑娘以断桥为题确是有几分意思。

   碰巧刚刚下过雨,湖面起了水雾,放眼望去一片朦胧感,徐言思忖片刻吟道:

   湖山澹空蒙,堤上行人少。欲渡心忉忉,浩歌水云渺。

   吟罢,徐言见钱老先生正直勾勾的盯着自己,心中自然是懂的。

   他有些尴尬的咳嗽了一声,接着吟道:

   十里西湖意,都来在断桥。寒生梅萼小,春入柳丝娇。

   两首诗的侧重点不同,可谓各有千秋。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徐言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吟诵出两首来。

   自然有人将诗记下来送去画舫上。

   作为三关的最后一关,这直接决定了徐言能否陪着钱老先生登上画舫参加雅集。

   ...

   ...

   片刻的工夫后,那传话人去而复回,欣喜的告诉钱德洪和徐言他们能够登上画舫了。

   徐言倒是无所谓,他反正是陪恩师来的,充当的是一个工具人的角色。

   倒是恩师喜形于色,丝毫没有掩饰的意思。

   徐言忽然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恩师该不会是这楚楚姑娘的倾慕者吧?

   自古名士爱才女。

   恩师虽然年纪大了些,但好歹顶着一个王阳明高徒的名头,对于这些红粉佳人肯定是有一定吸引的。

   啧啧,若真是这般那就有意思了。

   却说师徒二人乘船前往画舫,没过多久小舟便靠在了画舫边上。

   船还没停稳,钱老先生便迫不及待的跳了下去,着实把徐言吓了一跳。

   他现在越发相信之前的判断了。

   “两位,里面请!”

   楚楚姑娘的画舫很大,大到好似一处厅堂。

   钱德洪一马当先的走在前面,徐言紧随其后。

   他只扫了一眼便发现画舫里全是峨冠博带的书生公子,个个容光焕发不亦乐哉。

   金秋时节是最适宜游湖的。

   早一两个月太热,晚一两个月又太冷。

   若是与美同游则更是美哉。

   这大概就是这些士子们的想法。

   徐言发现画舫还是在缓慢移动的,虽然速度很慢。

   他与钱老先生被引至一处雅座坐了下来,自有下人看茶。

   让徐言有些奇怪的是,他在船舱之中并没有发现楚楚姑娘。

   莫非还有比试?

   胜者才能一睹佳人芳容?

   徐言正自寻思着,便见一龟公模样的人清了清嗓子道:“诸位皆是楚楚姑娘千挑万选出来的英才。今楚楚姑娘又拟了一道题目,作答合她心意的便可以进入内仓。”

   啧啧,果不其然!

   不得不说文艺女青年在哪里都是有市场的。

   这一个楚楚姑娘把这么多杭州才子引得比诗斗勇,还真是有意思。

   “题目是负心之人,诗词皆可。”

   此题目一出,自是引得一片哗然。

   要知道楚楚姑娘可是杭州第一花魁,这么一朵出水芙蓉竟然也会被人负心?

   这真是令人震惊无比的消息。

   徐言自然也有些吃惊。

   不过风月场中的事情都是说不清楚的,天知道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只管作诗写词即可。

   由于在画舫之中,又要替钱老先生打工,自然不便吟出。

   故而徐言毫不犹豫的要来了纸笔亲自来写。

   他一连写了两首,分别写在两张纸上。写好之后将一张纸递给恩师,钱老先生脸不红,心不跳的抄录了一遍。

   画舫内的士子都在绞尽脑汁作诗,哪里有工夫关注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

   徐言见时机差不多了,便和恩师纷纷“交卷”。

   啧啧,和这么多名士一起斗智,可比科举考试有意思多了。

   ...

   ...

   几十首诗词一齐摆在面前,冯楚楚顿时生出一股幸福的烦恼。

   她生性喜好诗词,凡是有些新的好词写出来她总会第一时间试着谱了曲。

   今日这雅集也是存着这心思,想着能够挖掘出一两首来。

   只是雅集之上作诗者多,作词者少。

   虽然也有不少好诗,但冯楚楚多少有些失望。

   久在风月场中,冯楚楚早就看淡了男女之情。

   在她还没有走红的时候,曾经有一个秀才和她情投意合,二人缠绵了很长一段时间。情深意浓之时,那秀才说考中进士就替她赎身。

   那时冯楚楚很欣喜。

   只要能够赎身,让她做什么事情她都愿意。

   那个秀才很穷,冯楚楚便用自己的银子接济她。

   直到有一天那个秀才突然消失了。

   起初冯楚楚还在傻傻的等待着,可后来那个秀才再也没有露过面。

   冯楚楚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什么海誓山盟,不过都是骗人的鬼话罢了。

   故而她才会出那样一道题目。

   “火灭不复然,泉出不归源。

   君心既已死,捐玦向平川。

   由来负心人,头上无青天。”

   这诗倒是作的不错。

   火不复燃,泉不归源。

   这都是很形象的比喻,颇有几分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意味。

   只是二者一个说的是心已死,一个说的是永不分离,意境完全背道而驰。

   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冯楚楚心中起了一丝涟漪。

   便算通过吧。

   继续看去,冯楚楚却是被一首词吸引了注意。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词如此清丽,开篇就点出了初遇时的美好。

   随后笔锋一转,“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明明是薄幸郎变了心,却把责任推给了对方,这是何等的无耻啊。

   要是在几年前冯楚楚是不相信世间有这种人的。但现在她确信无疑。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两句便是用典了。

   用当年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告诫人们,便是天子又如何,海誓山盟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了。

   看罢整首词,冯楚楚生出一股怅然若失的感觉。

   “这首词真是绝了。”

   她口中喃喃念道。

   ...

   ...

  喜欢我要做阁老请大家收藏:(www.xs4.cc)我要做阁老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