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在三国做神算

第211章 还是我自己想办法吧

  张广领着典韦、赵子龙和张绣、孙轻留在南阳。

   庞统、卫臻等人返回关中,各自赴任自己的岗位。

   西域府的谋臣和武将,如今看来,个个都成了封疆大臣。

   汉中,是秦宓,还有从陈留便一直跟着自己的大刀牛,一文一武,是西域府最早执政一方的两位封疆大吏。

   西边的凉州,是郭嘉和庞德。

   庞德这位白马将军,领军、治军、作战,皆有大能,勇猛无比。

   但从谋略、策略、执政一方等方面来说,庞德是远远不如郭嘉的。

   郭嘉郭奉孝,史称“才策谋略,世之奇士”,可是有宰相之才的,若是他有足够的野心,应是能成一方诸侯。

   还有西平郡、北边五原郡等治地的成公英和阎行,鲁肃和徐庶,皆都是有大能之人,非小小的太守和守备之才。

   贾诩和陈宫、田丰、杨弘,也是可以单独辅助明主成就大业的奇才。

   刘巴、法正,更是大才,如今虽然年轻,但是单单一个西域府的廷尉和大司农之职,足够胜任。

   庞统和卫臻,一个过于年幼而无担端,一个过于理想化而柔弱。

   这些人,因为年幼,或是因为年长而过于传统,都很难跟上张广来自于上千年文明发展所积累的思想意识。

   张广需要给他们时间和合适的位置去消化、去适应。

   与此同时。

   张广也有很多事情需要琢磨该如何做。

   张广的执政理念,都来自自己曾经的一知半解,而之所以次次能赢各路诸侯,是因为自己的“未仆先知”和众多猛将自身过硬的领军才能。

   张广也需要给自己创造合适的条件来消化这些年所积累起来的经验。

   北边的袁绍,目前的注意力在公孙瓒和曹操身上,对西域府并没有大的威胁。

   刘璋、刘表和张鲁等人安于现状,也不会成为西域府的威胁。

   孙策远在江东,更是不可能威胁到西域府。

   只有曹操,知道西域府将是他最大的敌人,处处提防张广,一有机会就想要将西域府彻底干掉。

   正因为这样,张广取下南阳北部之后,亲自坐镇,直接面对许都的曹操。

   只有这样,张广才能放下心来让自己潜心消化这几年的所得,让自己进步,真正达到可以雄霸天下的高度。

   张广决定从宛县开始,执政、领军、治军、权谋、治民,皆都亲力亲为,力求达到玄之又玄的平衡。

   曹操因为多疑,无论执政还是治军,皆是独断专行,成就大业之后建立曹魏,真正重用的大将,也是曹、夏侯两家的亲近,其他大将,并无重任。

   刘备因为仁政,什么都放权,却是造成了诸葛亮的一人专政。

   诸葛亮在任时,独断专权,军政一把抓。

   还有关羽,三国鼎立时期坐镇荆州,也是军政一把抓。

   正因为如此,才造成刘关张三兄弟和诸葛亮去世之后,季汉无将可堪大用的尴尬境地。

   但是对于诸葛亮,张广还是非常佩服的。

   诸葛亮在季汉独断专权多年,却依旧对帝王保持恭谨,这种定力张广自认做不到,不攸关智慧,也不攸关眼光。

   权谋自古皆是如此,世上能让男人越陷越深最后无法自拔,却又不亦乐乎的游戏只有政治,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数千年不变!

   相对于诸葛亮,后来季汉的托孤大臣,也是军政一把抓的好手,却是不想着去汉中打魏国,提议划五个郡作为巴州,这是想干什么?

   这些事情,都在告诉张广,要讲究平衡。

   曹操过于独断横行,当他的后辈子孙没有他的能力时,便失去曹魏,让司马懿得了便宜。

   刘备过于仁义,过于依赖别人,同样使得自己无能的后代失去了季汉。

   张广需要在这中间找到平衡点。

   张广还没有明白该如何在这中间找到平衡点。

   只好退居南阳,让众谋士在西域府自由发展,自己在这南阳重新做回大汉命师,看遍天下事,也许能在某日猛然间悟到霸王之道。

   也就是这个时候,赵子龙和张绣两人一人扛着一把长枪,进了张广府邸。

   “主公,想什么呢?这么专注。”

   赵子龙还从来没有见过张广这么发呆过,一个人坐院子里不言不语,连自己和张绣来了,都没有抬一下眼皮。

   “哦,是子龙和张绣来了,对了,子龙,你和马超相处如何啊?”

   张广无头无脑的突然来这么一句,赵子龙倒是不懂张广的意思了,转头看看张绣,伸手挠挠头。

   “主公,马超很好啊,豪爽、爽直,就是有些为达目的不折手段。”

   马超从小随着马腾征战杀戮,一直都是在逃亡,从来没有自己真正的领地。

   孤独、失落、绝望、寄人篱下、遭人冷眼,没有亲情,更没有友情,剩下的,就只有私欲至高无上了。

   这些,张广自然是知道的,张广想问的,不是这个,而是马超的妹妹马云禄。

   “哦,马超的妹妹,你没有见过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