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奋斗在五代幽州

第205章 一封检举信

奋斗在五代幽州 七桃散人 2620 2024-05-30 14:34

  话说地主士绅们表面上同意了新的土地政策,但是具体的实施,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比如清丈土地,划定界限,就是要明确土地的名分。

   谁的地就是谁的地,界限划到哪就是哪,谁也别争谁也别抢。

   评估地力也很关键。不同的地力,面临的税额也不同。

   三十税一的意思,就是亩产的三十分之一当做税赋上缴。那么一亩地能产多少粮,就看官府把这块地定成什么地。

   按规矩,地分三种,分别称之为上、中、下三种。不同的田,官府都有相应的亩产标准。

   一年下来,不管农民收了多少粮食,其实都是按照官府的登记,缴纳定额税。

   新开荒的土地,按规矩都是免税三年。

   至于登记造册,那就是更细致的活儿了。如果民间土地保有量处于什么水平,官府都不掌握的话,那么就更加无法知道自己可以征收多少税,不知道百姓的状况。

   这一点,也是古代皇权不下乡的根本原因之一。

   因为农民们的“直属领导”是地主,而不是官府。

   只有把登记造册的工作做好,才能准确地掌握土地流转状况。

   宣贯工作很顺利,仅仅几天功夫,就走遍了新州所有的乡,一起闹事的都没有。

   杜陶十分郁闷,鞋子都快跑坏了一双,一个劳力都没有捞着。

   要不是王朴太严肃,太铁面无私,他都懒得跟着一起下乡了。

   也就是在大家都松懈的时候,终于出事了。

   清丈土地的官吏,被人给打死了!

   宣贯会进行得异常顺利,也陆续有农民来官府登记,等着领取土地。

   本来等土地测量清丈之后,就可以给第一波登记的农民分配土地。

   不曾想,第一波派出去的官吏,在第一个乡里面测量土地的时候,竟然被打死了。

   种花军的理政团感到异常愤怒,但是对于该如何处置这件事,却出现了不同的想法。

   杜陶怒道:“这帮狗日的,就没一个好东西!嘴上答应的好好的,扭头就翻脸不认人。要我说,把那群婊子养的全都抓起来,统统砍头!”

   杜陶可从来不是什么好人,早年间杀人放火的事没少干,后来也没少虐杀俘虏。这才当了几天好人,竟然就这么被人欺负到头上来了。一生气,杜陶竟然出了个“屠城”的主意。

   李兴想要反驳,却不知该从何说起。他也觉得,不杀几个人,镇压不住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

   张贞冲笑道:“这次舍得杀人了?不给你的煤矿找矿工了?”

   杜陶恨恨道:“他们去了矿上,也是一群害群之马,还不得把我的老矿工给带坏了!干脆都杀了算逑。”

   窦仪说道:“这个乡好说,是杀还是抓,都是咱们一句话的事。但是这事处理起来,必须要慎之又慎。如果处理得好,接下来的工作就会轻松很多。万一处理不好,那么往后的土地清丈工作,阻力只会越来越大。”

   李兴这才想起来,放着智多星不用,自己一帮大老粗在这发愁,便问道:“王理政在那里写什么?可是已有良策?”

   这一问,大家才都想起来,王朴处理这种事情,鬼点子多得很。

   从理政会开始的时候,王朴就一直在桌子上写字,大家也都没在意。经李兴这么一提醒,大家这才醒悟过来,感情人家已经想好了对策,都写出来了。

   相比之下,自己这一帮没文化的人反倒是嚷嚷得不可开交。

   杜陶好奇心重,已经站起来走到王朴身后。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扫盲运动,杜陶的文化水平突飞猛进,已经可以独立写信了。

   本想看看王朴写的是什么内容,结果过去的时候,人家已经写完了。

   只见王朴把信装到信封里面,在封面写了三个字:检举信。

   “检举信?”杜陶问道:“王理政这是要检举谁?”

   大家感觉很莫名其妙。

   在威塞军,你王朴自称老二,没人敢称老大。李兴虽然是名义上的一把手,可实际上,所有政令均出自王朴。

   你当一把手的,写检举信,难不成你要检举自己不成?

   王朴诡秘地一笑,说道:“谁说是我写的检举信?这是本官刚刚收到的检举信。该怎么处理,大家商量个章程吧。”

   室昉两眼一亮,问道:“王理政可是要行赵广汉旧事?”

   王朴赞许地点了点头:“正是。”

   话说西汉年间,有位叫赵广汉的去颖川郡做官,遇到了大难题。

   颖川郡地方豪族势力很大,又互相联姻,盘根错节勾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架空官府。俨然成了当地的土皇帝,当地官员甚至都要依附于他们。

   而帮助赵广汉打开局面的,就是一个小小的竹筒。

   赵广汉上任以后,经过充分调查,设计出了检举信的办法,用来破除当地的势力。

   他把许多竹筒放在咱衙门口,谁都可以拿走竹筒,把自己的检举信放在竹筒里面,然后再悄悄扔到门口的箱子里。

   官吏定期查看箱子里的检举信,一经查实,立马严惩不贷。

   而对于举报者的姓名,赵广汉却故意说得很模糊。

   只说某王姓公子,或者某乡一位士绅举报。

   高明就高明在这个地方。

   越是隐晦的信息,越容易引起他人的猜忌。

   赵广汉故意不说明检举者,却又透露出一丝丝的线索,立马引起被检举者的疑心。

   就像郑人疑邻的故事一样,他们看谁都可以。

   于是检举成风的同时,猜忌之风也大盛起来。

   再牢固的联盟也经不起互相猜忌。看似固若金汤的利益共同体,就这么自行土崩瓦解。

   王朴做得更绝。

   赵广汉好歹还落实一下,确实有罪的人才会惩罚。

   王朴直接伪造了一封检举信。

   或许这就是降维打击吧,都不用我出手,只要我看你一眼,你就得死。

   当然,王朴也不是全无证据。

   本着谁犯罪,谁受益的原则,官吏死在谁的地里,谁的嫌疑最大。

   或许那个地主有些冤枉,那也只能先抓起来再说。

   出乎大家预料的是,效果远远超出了大家的预料!

  喜欢奋斗在五代幽州请大家收藏:(www.xs4.cc)奋斗在五代幽州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