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耕耘贞观

第七十二章 集装箱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2105 2024-05-30 14:34

  听到李泰斩钉截铁的回答,在场众人愣了愣,一时间有些没反应过来。

   大唐虽享受着大运河所带来的便利,但真正把大运河这条沟通南北的经济命脉重视起来,还要等到李治和武则天舍弃了长安百姓到洛阳就食之后,他们才明白这条运河的重要。

   甚至到了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能继续维持一个帝国应该有的体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运河的续命作用。

   从这以后,华夏古代定都,基本就舍弃了长安之类易守难攻的地段,而都是选择依托大运河的城市进行定都,宋元明清都是如此。

   整个华夏的政治版图,在大运河出现那天开始就彻底发生了改变。

   当代因对隋炀帝更多偏向谴责,所以大隋所遗留的大运河仿佛灯下黑似的被忽视了。

   房玄龄听到李泰的话,开口道:“越王认为,大运河的存在会改变税收政策?”

   “是的!”李泰神色严肃道,

   “从去年调度江南的救命粮食到洛阳,便能看出大运河在沟通南北两岸的重要作用。

   这条运河的出现,实际上改变了很多的东西,不仅是资源调度这般简单。

   更重要得是加强了南北交流,促进了南北融合,让南方与北方不再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哪怕不看经济利益,只看着政治意义,这提条运河便是值得定期维护与修缮。”

   众人听到定期维护这四个字,便马上明白为什么李泰要主张缴税。

   不缴税你钱哪里来,没钱怎么进行定期维护。

   还是那句话,内政问题就是“为什么用钱,钱从哪里来,需要怎么用的”一整条逻辑链。

   当然,虽然这些事情全部都想到了,但真用起这些钱来,那也是从不同的人身上刮油。

   那肯定会让别人心疼的,所以怎么处理好关系,就看施政之人的政治手腕了。

   房玄龄也是因为时代局限性,虽然知道大运河重要与便利,但并没李泰所看得那般通透。

   但在李泰点破后,房玄龄便明白了,收取漕运费用已经成为了必然。

   因为这条大运河对整个国家的意义实在太重要了。

   某种程度来说甚至值得贴钱维系这一条生命线,更不要说现在是从这条运河上捞钱了。

   李承乾看着李泰在众人面前款款而谈,却也恨不得以身代之。

   虽然他还是听不懂为什么维护这大运河,居然还要让百姓缴税。

   但他到底记得李世民的嘱咐,他虽然有听政的资格,但并没有插嘴的权利。

   想到这里,看着李泰把在场三省六部的大臣全部说服,不由感到羡慕。

   李承乾把目光投向李世民,却看到李世民看着李泰眼中尽是得意。

   李世民摸了摸小胡子不由道,“青雀你希望以后漕运交税向天下水道铺开来吗!”

   “为什么不呢!”李泰听到李世民的话语,开口道:

   “税负之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如果朝廷没钱去维护水道,那这些开凿出来的水道,随着时间流逝迟早会淤塞起来,而水道淤塞,又会断绝靠着运河为生的沿岸百姓的生路。

   到时候想要重新再清理出来可不容易,所以还不如一开始就拿钱维护好水道。”

   “越王的想法还是很有道理的!”魏征听到李泰的话,说道,

   “但越王您可想过,若您按照《漕运论》所说,向您这样的码头掌握者直接缴税,那么这一笔赋税很可能会出现其他的问题。

   您出身皇家,受圣人教导,自然秉持正道,不会贪图这些小利。

   但其它掌管码头的豪门,他们很可能会把税收转嫁给漕运民夫,到那时候又该如何!”

   李泰听到魏征的话愣了愣,没想到魏征已经看到这点了。

   但想想好像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毕竟贞观一朝的各个人不说出身贫苦,但因为隋唐大乱多少见过底层的灾难。

   尤其魏征他还是瓦岗的起义军出身,底层百姓的困苦,他就算没经历过但到底见过,更不要说这种这么简单的转移手段了,对在场的智者而言,几乎就只是一个念头的事情。

   “这点由宾王来回答吧!”李泰顺手把宾王推到众人面前道。

   马周却也没有丝毫的胆怯,面对着众人依旧从容不迫,说道:

   “转嫁之事我与越王的确商议过,所以我们便是想到了第二种办法。

   只是这种办法相对第一种来说,需要更大的前期投入,以及甚至可能需要改变度量衡。

   所以并没有放在《漕运论》中,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而如今魏秘书既然否定了《漕运论》所提之法,那就只能采用分段修建码头了!”

   “分段修建码头?”听到这话语,在场众人都不由闪烁过几分茫然。

   “是的!”马周继续说道,“水运虽然比陆运的消耗要小,但这终归是有消耗的。

   而且河流与运河的水位,随着年节的不同也时长会有不同的变化。

   而分段修建码头,采用分段运输,那么水通则漕运,水浅则储仓,设粮仓于运河沿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