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耕耘贞观

第七十八章 杜如晦的决定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2065 2024-05-30 14:34

  看着迷茫的离开的颜勤礼,李泰微微叹了一口气,改造颜勤礼的工作不好完成啊。

   希望这枚种子能在颜勤礼心里生根发芽,因为李泰真的需要一个学术上志同道合的大佬、

   至少现在以李泰的眼光去看,整个唐朝有可能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学术大佬也就颜勤礼而已,当然有比颜勤礼更强的人,比如孔颖达,但是这些儒家大佬不跟自己混啊!

   说实话,李泰哪怕从后世来,却也没有歧视儒家的意思。

   毕竟正是在儒家文化统一了华夏思想,成为了执政纲领,这才缔造了盛唐的局面。

   就整个华夏文明来说,这也是无可置疑的最璀璨的一刻。

   但儒家的治国方针,在盛唐之后,也开始进入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因为在这一刻开始,从百家争鸣时代一路走来的儒家已经走到了巅峰,从这一刻起,以儒家体系为代表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合这个越来越是发达了生产力了。

   所以儒家在盛唐走到了极致,宋明两朝的儒家思想顶多算是自救,哪怕王阳明开创出了心学,但这门学说也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国家治国根基的地步。

   至于外来的佛家,看看在治国上居然会被印度教给干掉,就知道佛家是多么不靠谱,就治国方面, 儒家根本就在佛学上吸收不到什么营养。

   所以,李泰不是说讨厌儒学, 而是明白, 这门从诞生起一直到现在, 学科治国道路已经走到头了。

   想要让唐朝的盛世延续,那就必须要找到一门新的学科作为指导思想。

   而这门学科不可能无缘无故来的, 需要六经注我,也需要我注六经。

   这需要在经书上有着极强造诣,同时也必须要有自洽的理论。

   别指望李泰, 李泰是真做不到,让李泰提出观点还行,但想做学术论证,那就省省吧。

   所以李泰选择了颜勤礼,让他去自己琢磨与发觉。

   毕竟对这种人来说, 你告诉他的他未必会相信, 但他自己发掘出来的他才能坚信。

   所以李泰也不过只给了个提示而已, 能不能找到相应的答案, 就看他自己了。

   “而且……我与儒家间的斗争现在也不过只是序幕,等到李承乾亲政怕是会真正拉开。

   虽然我嫌弃儒家的道路走到了尽头, 但在七世纪依旧是最先进的文化, 而且是正走向巅峰的先进文化。

   等到我与李承乾分出胜负,到底需要一个人帮我收割儒家啊!”

   李泰在心中默默补充, 且不说把一个人逼到绝境, 那都会引起人的反抗,更不要说把儒家逼到绝境,真的鱼死网破对自己对大唐甚至对华夏都未必有什么好处。

   还不如到时候让颜勤礼出面, 承认儒家眼瞎投资了李承乾,然后接手儒家。

   自己就能借助这手, 全面发展农业学府给与农业学府足够的发展空间与时间。

   只要社会还在发展, 那历史终究会证明做蛋糕的总比分蛋糕的有前途。

   所以李泰需要保护颜勤礼。

   就算是颜勤礼没找到答案,只要他在农业学府乖乖的做学问做个十二十年,

   这一二十年的时间应该足够他成为大儒了,到时候自己也终究会有用上他的时候。

   当然,如果颜勤礼能想通, 并且成为自己志同道合的友人那就再好不过了。

   “加油啊, 颜先生!”李泰握紧了拳头,这一声加油, 未必不是对自己所说的。

   “克明, 看来你身体恢复得很不错。”房玄龄看着杜如晦在院子里打着五禽戏不由感叹。

   “还是孙神仙的神仙手段,否则这条命想活过来倒是不容易!”杜如晦自己也唏嘘,

   “还好,这些日子打着五禽戏吃着药,不久便能恢复了,最近朝堂上可发生了什么事?”

   杜如晦也知道,自己生病的这些天,除了刚开始几天朝廷的官员甚至李世民都多有慰问。

   不过,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因为听说自己要静养,来往的官员也就少了。

   绝大多数也就是把慰问的礼品送到了门口,交给了管家,却是深怕打扰到了自己。

   就算是房玄龄每次也只是来到门口送了些瓜果类的菜蔬,很少直接拜访自己,但如今却是登门拜访,很是显然朝廷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房玄龄有几分的难以处理。

   “这是朝堂上讨论的事,主要是这两份。”房玄龄拿出两份文件递给杜如晦,让他观看。

   “漕运税收计划,突厥部落安置?”杜如晦看了看,不由皱起了眉头,“漕运税收倒是好事,不过突厥部落为什么要保持旧俗,聚集安置,难道不怕再出现五胡乱华吗!”

   房玄龄听到了杜如晦的话,却是可惜, 如果杜如晦没生病,条未必会如此处理啊!

   “圣人被异族以天可汗的名头架住有点下不来了,而且这份文件还是太子递上去的。

   太子第一次提出政见,朝廷上下连魏征他们都不站出来说话,谁还能阻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