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末一把刀

第一百零三章 信朝廷

明末一把刀 三世枕上书 2010 2024-05-30 14:35

  八月底的天气,凉意已经很足,临海的登州府城外,阵阵凉飕飕的海风吹来,要是穿的单薄点,更是感到一股彻骨的凉意。

   密密麻麻一片简陋的草棚,足有七八里长,一边紧挨着登州府城南城门向南延伸。

   草棚里进进出出的人们大多都穿着破烂不堪的单衣,脸上大多菜色,几乎看不见几个身强体壮的,个个瘦骨嶙峋蓬头垢面,呆滞麻木的眼神,透露出对生活的绝望。

   “来,不要抢,大家都有。”

   草棚区的中段地带,起了个粥棚,一群辽民捧着各式各样的碗碟围在粥棚四周,个别的竟捧着个石头碗,中间凹下去就当作碗使用。

   “天哥,刚开始这些人还不守秩序,抽了他们几顿这才像点样子,起码勉强能排队了。”

   任贤平时都叫杨天大哥,只有在孙征也在场的时候叫天哥,此时杨天他们正在粥棚旁边看着这些来领粥的辽民,太凄惨了,这一整片草棚区少说也有五六千人,个个面黄肌瘦,杨天虽说对如今的世道多少有了些了解,对如今的朝廷也有了些了解,可还是有些怒意,这么多人,不都是明朝子民,朝廷为什么就不管他们的死活。

   “你做的很好,阿贤,对了,这官府放不放粮救济?”

   “这些官员,光顾着发财还差不多,”任贤不屑的道:“你知道我从哪买的粮么大哥,从那些官员的管家手里,这些粮可都是军粮。”

   “呵呵,这就是当今的朝廷啊,辽东丢了就丢了,军粮又怎么,对这些官来说,能发财才是正道,”杨天对身边孙征说道:“大哥,你还想劝我给这样的朝廷效力么?”

   一路上,孙征都在劝杨天当个武官,有他魏叔父在,将来就是当总兵都有希望,杨天不置可否,从他那微薄的历史知识加上那些电视剧,杨天推断这天启活不了几年,一朝天子一朝臣,到时孙征他叔父备不住就失势了,他才不趟这趟浑水。

   “哎。”孙征无话可说,见识了这些辽民的惨状,值此国难之际,登莱重镇这些官员却还在想着怎么发财,他也劝不下去了。

   “孔铁。”

   “老爷,小的在。”

   “你问了么,有多少愿意跟着去潍县的?”

   “回老爷的话,大约有一千出头,愿意去潍县。”

   “这么少?这里起码有五六千人。”杨天有点意外,这些人眼看就要饿死了,加上杨天他们这个粥棚,一共才有不到十户人家在那施粥赈济这些辽民,自己给他们个活路,没想到竟有这么多人不愿意去。

   “老爷,”孔铁苦笑道:“这些人大都以为咱们是不怀好意,不相信咱们,都还对官府安排他们抱着希望。”

   “……既然如此,你们几个再跟他们讲讲,官府不会管他们了,要管早管了,跟他们说明白了,就他们这老弱病残,没什么价值可以加害的,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咱们往回走。”

   “是,老爷慈悲。”

   杨天在尽最大的努力,这些人老的老小的小,而且小的里面,但凡长的好看点的,机灵点的,早都被人贩子给买走了,剩下这些人,真的就是老弱病残,把他们带回潍县,其实对自己是一种负担,只不过,杨天认为他该做而已。

   “阿贤,那些愿意跟着咱们走的,把咱们带的那些旧衣服给他们发下去,这几日粥里放些肉丁,杨修,你带几人去城里请些郎中,治伤寒的药多抓些,花多点钱没关系,让他们到这里来看看那些重病之人还有没有救,有救的花多少钱都行,没救的话…咱们就不必要再带着了。”

   艰难的吐出最后这句话,杨天沉默的往南城门那边走,任贤杨修分别应了声,带人各忙各的,孙征马学风也是心情有点沉重的跟在杨天后面。

   。。。。。。。

   “爹,娘,你看俺带什么好吃的了。”草棚区越往南,这些辽民过的越不怎么样,其中一间草棚,一个一米八多的汉子拿着两个馒头走进去,塞到两个老人手里,听称呼应该是他的父母双亲。

   “春花,苦了你了。”老妇人边说边一点一点小心的吃着还有点热乎的馒头。

   春花,这名字像是女人名字,再细看这汉子,虽说个子挺高,大手大脚,却没有喉结,脸上虽有十几道被海风割出来的口子,却没有胡子,原来是个高大女生。

   这叫春花的姑娘拍拍胳膊,“看娘你说的,这算什么苦,就那几个麻袋,我一手一个都富余。”

   “哎,闺女,你,”春花她爹说了几个字说不下去,老泪纵横,自家闺女一女儿身,却得去港口那边干卸货的营生,一个女儿家可想有多不方便。

   “没事,爹你快吃,”春花像没事人一样,“我真没事,那边工友都很照顾我。”

   说的好听,春花作为女儿身,在一堆男人里做活,虽说长的高大,终究是女人,时不时的被人摸下屁股,被那些码头工人浪言浪语调笑几句,特别是方便的时候,还得跑好远的路,要多难就有多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