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皇子伴读,皇宫签到三十年

第147章 蚩尤武经,太一兵法——域

  汉宣帝时期,赵统国老将军对羌战术、战略。

   这在大汉,几乎人尽皆知,更是被奉为经典。

   曹操不忘细细的讲述…

   “汉宣帝时期,西北边境告急,说羌人时常骚扰,攻占城池,情况危急!朝廷得报,召集会议,大臣们主张派遣大军前去攻剿,可当宣帝征询,谁可统军时,一个个噤若寒蝉。”

   讲到这儿,陈宫补充道。

   “那时候,还是赵统国老将军自告奋勇,愿意去一探究竟!汉宣帝就问他,需要带多少兵马,多少武器,多少粮草,可赵统国老将军提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情况究竟如何,羌人实力如何,必须去实地一探究竟,根据实际情况,再派遣足够的兵马、粮草…不打瞎眼之仗!”

   讲到这儿陈宫顿了一下。

   曹操接着讲。

   “对…也正是因为赵统国老将军‘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严谨,实地调查后,才对敌我双方有了充足的认识与判断,制定出‘分化瓦解’,‘争取和好’的战略,史称‘全师、保胜、安边之策’,通过不断分化不战而大胜羌兵,既节省了朝廷的开支,避免了将士的流血,保边境太平,一举多得!”

   讲到这儿,曹操与陈宫均是一阵神往。

   神往之后又是一番唏嘘…

   若是当朝,能多几个赵统国老将军,那大汉如何又会式微于边关呢?如何又会任凭西凉的贼子入主京都,为非作歹呢!

   “不错!”

   陆羽点了点头,他又重复了一句。“好一个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哈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再三强调。

   陆羽徐徐走入了自己的屋舍。

   曹操是个谨慎多疑的人,陈宫是个正直刚烈的人,吕伯奢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既然来了。

   那…一场本不该出现的悲剧…

   一句本不合时宜的“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语,或许可以用三、两句话就轻易避免。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

   …

   过得半个时辰。

   陆羽盘坐在自己的寝居之中…

   他先是取出了“传国玉玺”、“赤霄宝剑”、“七星宝刀…”

   凝聚出青龙之力,白蛇之力,七星之力。

   可似乎…无论如何,也无法将这股力量融于自身。

   更别说,借助这些力量突破至“半仙”之境。

   看起来…

   只是从何太后那边知道了突破“半仙”之境的法门,可具体的实施,必定还需要特定的方法。

   绝不是单纯的将这三种神力召唤出来,强行融合那么简单。

   罢了…

   待回到皇宫后,再行请教何太后吧。

   那么…

   索性,今儿个就专心提高术数的修为。

   陆羽收起了“传国玉玺”、“赤霄宝剑”、“七星宝刀”。

   转而从系统行囊中取出了陈宫赠予的术门“七本书籍”。

   他十分熟练的在每卷竹简上依次轻拍。

   无数道金色的光芒不断闪烁…

   果然,陈宫赠予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司马法》、《尉缭子》、《韩非子》、《墨子》中,均蕴含着一种奇特的能量…

   陆羽说不上来,这股能量具体是什么?

   就好像是被人开过光似的,与寻常的书籍完全不同。

   继而…

   不断的有大量的理论、阵法、道理汇聚成一束束光点,渐渐的滴落到陆羽的心头。

   顷刻间融会贯通。

   在陆羽对这一系列的兵法领悟之际…

   道术的修为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的提升…

   第三品术士;

   第四品术士;

   第五品术士;

   第六品术士…

   看起来,陈宫还真的是毫无保留,将他修习多年的术法秘籍倾囊相授。

   当然…

   怕是陈宫绝不会想到,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修习才能够到达的第六品术士之境。

   在陆羽这边,不过是半柱香就足够完成。

   说起来…

   布阵之法的提高,比起那些繁杂的武学要简单多了。

   那么就…一鼓作气…

   陆羽从系统行囊中又取出三本术门绝学,打算一口气继续突破!

   ——《蚩尤武阵》、《太一兵法》、《鬼谷兵法》…

   说起这三本术门兵法。

   比起陈宫赠予的,不知道要高明多少…

   单《蚩尤武阵》这一本,其中包含的就有——形势图十一家,共计九十二篇,图十八卷。

   一行篆体小字,更是异常醒目。

   ——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轻拍竹简。

   霎时间…

   浩瀚的布阵理论、方法、思路犹如滚滚江水一般不断的涌入陆羽的脑海。

   单这一本《蚩尤武阵》的布阵之法,其中蕴含的那莫名的能量就比陈宫赠送的七本《兵书》加在一起都多。

   霎时间,陆羽感觉体内,所储藏类似这种术家能量的一方空间彻底沸腾了。

   仿佛彻底的失控了一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