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贞观家教有点躁

第143章 退路

贞观家教有点躁 雪无痕a 2061 2024-05-30 14:35

  对于李恪,他本来不想说什么的,毕竟皇家的事情少掺和为妙,尤其是李世民这个家伙,他家的事情掺和的越少越好。

   但是不管怎么说,自己北上的时候,他给了自己一队护卫,这个人情必须得承着。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自己和李丽蕴的事情,还多亏了他在其中来回撮合。

   而且从历史上来看,这家伙纯粹是弟兄几个中间最为悲剧的那个,尽管他也明白自己很可能与那个位置无缘,但是在李世民有意的诱惑之下,他还是犹豫踌躇了。

   这就是人性的贪婪,不能怪李恪太贪婪,只能怪李世民给出的诱惑太诱人了。

   尤其是在李治被立为太子之后,李世民还说出了李恪“英果类我”的话,这不是故意把自己的儿子往死路上送吗?难道他不知道长孙无忌是什么样的人?

   李恪也知道这其中的凶险,所以他后来就果断的离开了长安,然而毕竟离开的有点晚了。

   直到李治被立为太子之后才离开,这样就会给其他人更多的遐想空间。

   再加上李世民那催命的四个字,以至于他最终成为长孙无忌的眼中钉,肉中刺。

   在李世民活着的时候,长孙无忌还不敢怎么做妖。结果等到李世民一死,而李治又生性软弱,专治长孙无忌的武则天还没有掌握大权,这个时候就是李恪的厄运到来的时候。

   未来的局势,张济安没办法改变,他觉得自己还没有那么大的能耐,但是及早给这小子找一份退路,或许也算是一个报答吧。

   不管怎么说,李世民的这些儿子里边也就这家伙对他好一点,其他的人甚至连正眼看他一眼都没可能。

   天可汗陛下的儿子,自然个个都是眼高于顶的,压根都看不上这个没有任何根基的家伙。

   即便张济安成了他们的妹夫或者姐夫,他们也只是象征性的打个招呼。

   很显然,他们对于这种吃皇家软饭的家伙,向来是没有什么兴趣的。

   一直到张济安从定襄打了胜仗回来的时候,这些家伙们才发现,原来,这家伙简直就是个杀神啊。

   这个时候他们才都坐不住了,即便他们能坐得住,他们王府的长史之类的也都坐不住了。

   于是借着张济安搬家的时候,他才将这些大舅子小舅子之类的逐个见了一下。

   而且大家也表现的很热情,就连太子殿下也在他面前没有太多的傲气,不知道的人看起来,还以为李丽蕴在宫中的地位有多高。

   李承乾这家伙在张济安面前不但没有什么傲气,反而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不停的问他关于这次战争的细节。

   可以看得出来,这家伙也是一个不安分的主,或许这家伙压根不应该当太子,而是去另一只军队外大唐平定四方。

   然而对于这些,张济安倒是看得很淡。

   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也经历了人世间所有该经历的风雨沧桑,也看破了人情冷暖,体会到了世态炎凉,自然也明白这一切背后的东西。

   人就是这样,穷居闹市无人知,富在深山有远亲啊。

   自己刚来到大唐的时候,也没见这些亲王们对自己有多在乎,除了一个李恪。

   正所谓,日落西山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

   只有李恪才是这些亲王里边,对自己没有偏见的人。

   这小子刚来到自己府上的时候,就是跟着在旁边听课,也没有任何亲王的架子,甚至还一度假扮做普通的贵公子。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对于这家伙就有了一些特殊的情分在里边。

   所以在李丽蕴回来的时候,他就给这家伙带来了那两句话。

   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这明明白白是让他跑路的意思。

   然而等他回来的时候,这家伙居然还没有跑。既然没有跑也就不急了,在那几天的时间里边,反正老李皇帝要下定决心,那还要大半年的时间。

   既然如此,还不如为这家伙准备一条退路。

   当然他也但愿这条退路用不上,如果因为这家伙提早跑路,从而使得长孙无忌对他的戒心少一点,或许这条退路就用不上了。

   如果,这一切和历史上一模一样,没有什么根本的改变,而老李皇帝也在昏头之下说出“英果类我”的催命符,到那时候,李恪或许应该用得上这条退路了。

   此外在他的内心里面,还有一件让他纠结的事情,那便是关于琉琉球的问题。

   华夏对于岛屿虽然早就有着往来,然而真正实现对岛屿的直接管辖,却是到了清代的时候,而且台湾府也还仅仅是福建行省的一部分。

   随后又遇到了晚清,从此,坎坎坷坷,再加上人为的因素,使得文化认同感很容易被割裂。

   这也是让人感到痛心的一件事情。

   他觉得,假如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开始传播中原文化,以文化之,不仅有利于岛屿上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尽早的形成文化认同感。

   而李恪实实在在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