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赳赳大秦,做我打工人

第96章 送葬

  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制大一统王朝,秦始皇的暴毙,给原本明朗的朝堂蒙上了一层阴影。

   秦始皇创立了封建郡县制度,将原本属于诸侯的权力收归中央。

   是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的体现。

   大秦自祖龙一统六国,统一时间才十二年。

   当初为了讨论建立什么样的地方行政机构,秦国的朝堂吵开了花。

   当时的丞相还是王绾,他主张继承周朝祖制,实行封建分封,分封秦王的皇子、兄弟为王。

   而当时的廷尉,现在的左丞相李斯则冒天下之大不韪,力排众议,坚定地支持废除分封诸侯,实行郡县制度,加强新建立的中央集权。

   得益于这种新兴的封建制度,祖龙的权力得到空前的集中,祖龙也没有浪费,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做出了让后世代代模仿的各种伟大事迹。

   全国上下,统一战线。

   秦始皇一条命令,下面就会无条件的执行。

   所以才有了秦直道、秦长城、骊山皇陵……

   如果说现在的朝代是基建狂魔,比起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来说,甚至还稍有逊色。

   毕竟不是哪个国家,哪个朝代,都能随时投入几十万、上百万的劳工去完成领导人的宏伟蓝图。

   而秦始皇也通过一件件政令的达成,完成了对整个秦朝的绝对掌控。

   不过事情的发展,总是有利有弊。

   皇帝的权力过于集中,就挤压了下面官员的权力空间,造成秦朝官员只能沦为皇帝的传声筒。

   有秦一朝,只有英明的君王,而无强势的臣子。

   君强臣弱的现象,直到秦朝灭亡也没有改变。

   这也是秦朝为什么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当一个国家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英明的君主身上,这个国家就岌岌可危。

   因为人这种生物,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他的动物性。

   人非圣贤,总要出错。

   普通人出错顶多连累自己,再狠点牵连身边的亲戚、朋友。

   而如果一个帝王犯了错,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有可能是整个帝国。

   秦朝的灭亡,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长长的送葬队伍,一眼望不到头。

   中车府令赵高站在一众皇子、皇女中,尤为的显眼。

   这也给后面的大臣传递了一个信号,赵高选择了胡亥。

   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毕竟朝中大臣,十有八九都是挺扶苏的一派。

   就连左丞相李斯,之前也是坚定的扶苏派。

   因为扶苏这个人,实在是太完美了。

   扶苏。

   刚毅而勇武,信仁而奋世。

   天生就有一个仁君之象。

   秦始皇对自己这个大儿子也非常欣赏,并一直把他当作储君来培养。

   扶苏少年时就跟随大将王翦、王贲父子征战沙场,跟随大儒茅焦、淳于越等人学习儒道。

   在军方更是有蒙恬、蒙毅两大中坚作为他的拥趸,朝中大臣,更是日夜盼望扶苏能接过秦始皇的接力棒。

   秦皇三十五年,方士卢生、侯生等人,妄议朝政、批评祖龙暴戾,祖龙大怒,命令御史严查,要杀一儆百。

   大公子扶苏上书:“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扶苏为素不相识的方士求情,惹怒了秦始皇,就被发配北地,跟蒙恬一起戍守边疆去了。

   这一招,明降暗升,让扶苏去北地驻守,抵御匈奴,其实就是想让扶苏刷刷战功。

   秦朝以武立国,靠军功说话,秦始皇这是在给扶苏登基铺路。

   这是爱之深,责之切。

   换做一般的皇子,早就被秦始皇打入冷宫。

   所以朝中的大臣们,都希望自己的君主,能像扶苏一样,仁爱、宽厚、不乱杀。

   但是秦始皇太自负了。

   自负到居然没有立下太子。

   或许秦始皇自己也没有预料到,他会如此之早的离开人世。

   冯嚣亭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官员,纷纷表示同去,这让冯嚣亭非常的有面子。

   右丞相公子的面子,大家还是要卖一卖的。

   所有人都认为,大公子扶苏,必然能荣登大宝。

   所以大家才会这么快的就开始站队。

   至于站在队伍前面跟个二傻子一样的胡亥,压根就没人关注。

   这也不能怪这些大臣们势利眼。

   就算没有扶苏,胡亥上面还有公子高、公子将闾、公子荣禄……林林总总十几号人,怎么轮也轮不到胡亥那个傻小子。

   从咸阳城到骊山皇陵,送葬队伍足足走了两天。

   一路上的吃穿用度,都是由少府章邯负责打点。

   “赵高,今天吃什么呀?”胡亥坐在随行的马车里面,旁边有四个美婢,细心的为他捏脚、捶腿,缓解疲劳。

   赵高面露笑意,说道:“奴婢听说,最近咸阳城里,流行着大米、白面馍馍,据说非常香甜,奴婢特地让少府做了一些,请殿下品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