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赳赳大秦,做我打工人

第391章 骊山日报

  “陈老,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能坐下喝水?”韩谈一脸的焦急。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陈楚生道:“再说你这样着急,也解决不了问题,咱们离着那个什么乌——”

   “乌氏县!”

   “对,乌氏县,咱们离着乌氏县十万八千里,而且黄大仙下落不明,在深山老林里想要找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陈老思绪复杂。

   接着陈楚生又说道:“当务之急,是要稳定人心,咱们自己不能乱!”

   陈楚生气定神闲的样子,让韩谈稍稍安心。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

   当身边的人陷入焦急,自己也会不由自主的跟着着急。

   可如果身边有可以依靠的人,人就会变得淡定。

   “这件事必定会传播开来,而且咱们骊山内部,必定有奸细。”陈楚生说道。

   韩谈静下心来,也觉得这件事不对劲。

   按理说黄贺这么厉害一个人,沾了毛比猴子还精,怎么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所以他一定是有后手的。

   韩谈坐在陈楚生对面,抓起桌上的茶碗就灌了一大口。

   “陈老,依你之见,咱们该如何应对?”

   陈楚生微眯着眼睛,将头枕在椅子的靠背上,双手交叉,握在小腹上,右手中指有规律的敲击着左手手背。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与其被动等待敌人的进攻,不如早做准备,提前将这个消息散播出去!”陈楚生说道。

   韩谈跟不上陈楚生的节奏,问道:“陈老,你不妨把话说的更明白一些。”

   陈楚生兴致勃勃道:“你想啊,既然是敌人早有埋伏,那他们的目的,肯定是为了骊山的东西,你想一想,这几年来,咱们骊山是不是日新月异,翻天覆地?”

   韩谈点点头道:“没错,这几年的生活,比我之前半辈子见过的还要丰富多彩。”

   “对喽!”陈楚生笑道,“正所谓树大招风,咱们骊山就是因为发展的太好,太快,才引起了别人的嫉妒,骊山的生活,比咸阳都好,你说,是不是就应了黄大仙说的不招人妒是庸才?”

   韩谈继续点头,因为陈楚生说的是实话。

   在骊山,普通的百姓都能拥有一套齐全的家具,家里的孩童更是可以接受扫盲学校的教育。

   跟其他郡县不同,骊山有许多工厂。

   百姓可以自由选择,进入工厂打工,他们一个月的工资,甚至比以往种地一年的收入还要多。

   更别说骊山的百姓吃的是香喷喷的大米、白面,还有玉米、花生、红薯等新兴作物,产量大、味道好,就算是咸阳的王公贵族也吃不到。

   在骊山,只要勤劳肯干,就能生活富足。

   闲暇时,还能去骊山大剧院观看电影和文艺表演。

   极大地丰富了骊山百姓的日常生活。

   这种精神上的愉悦,是所有人以前都没想过,也不敢想的。

   如果让韩谈再回到那种吃不饱、穿不暖、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情愿去死。

   这就好比一个盲人,有一天见到了光,能看到外面的世界,阳光、天空、大树、小鸟,然后告诉他,你马上就要失明,重新变回以前的瞎子。

   估计这个盲人会崩溃。

   韩谈问道:“陈老请说,韩谈愿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陈楚生摆摆手道:“没有这么严重。”

   “敌人已经打入我们内部,他的目的就是想让咱们自己乱起来,然后他再火中取栗,趁火打劫,而骊山唯一的死穴就是黄大仙。”

   “可以这么说,只要黄大仙在一天,哪怕骊山只剩下一个人,还会再次发展起来。”

   “可如果没了黄大仙,就算骊山成为了秦国,也终将衰败。”

   陈楚生说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

   骊山是有钢铁厂、棉纺厂、造纸厂、火药厂等等,可眼下他们只有技术,理论还没有完全搞懂。

   扫盲学校培养的人才,还处在理论阶段,他们的思想还是旧的思想,没有人引导,终究还是会误入歧途。

   在华夏的历史上,想依靠技术来改变国家,无异于痴人说梦。

   秦国开创了封建制度,这是创举也是枷锁。

   统治者依照商鞅变法留下来的套路,为了稳定统治,只会将这些技术掩埋,断绝,而不会鼓励技术的发展。

   他们希望老百姓只知道种地,劳作,不思进取,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可以说,没有黄贺这个统治者,就没有骊山。

   黄贺没了,骊山马上就会分崩离析,土崩瓦解。

   因为所有人的思维仍是老一套的思维,这种惯性是很可怕的,并不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进步。

   韩谈深以为然。

   陈楚生继续道:“他想借助这个机会,散播黄大仙殡天的谣言,或许是秦国的阴谋,或许是咱们自己人的阴谋,反正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让骊山乱起来。”

   “那有何破解之法?”韩谈问道。

   “山人自有妙计!”陈楚生神秘一笑,“你附耳过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