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赳赳大秦,做我打工人

第371章 钱文良

  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法律答问》: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止(趾),又黥以为城旦;不盈五人,盗过六百六十钱,黥劓以为城旦;不盈六百六十到二百廿钱,黥为城旦。

   但是英布、刘邦、彭越这些人,在起义之前,都是落草为寇,或亡于山川大泽。

   最后秦朝的覆灭,可以说,就是亡于这些盗匪之手。

   黄贺对于秦朝灭亡的原因,一直觉得很奇怪。

   秦朝跟其后面的朝代完全不同。

   首先它跟汉朝不同,汉朝的灭亡,是亡于世家大族。

   晋朝亡于五胡乱华。

   隋朝也是亡于门阀、唐朝亡于藩镇割据。

   宋朝亡于蒙元崛起,元朝亡于政权矛盾,明朝亡于党争、农民起义和满清入关,清朝亡于太平天国运动和革命。

   唯独秦朝不一样。

   刚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不过数十年,就二世而亡。

   历史上比秦二世混蛋的皇帝,多了去了。

   秦国的老百姓也不是像明朝那样,因为小冰河,粮食歉收,天灾人祸的吃不上饭。

   而且秦朝的周围也没有什么外族入侵。

   所以秦朝的灭亡,非常诡异。

   或许是时代久远,不像明朝那样,留下了大量的史料,可供后人参考,反思。

   黄贺只能从《过秦论》、《史记》中找些只言片语,去探寻秦朝灭亡的原因。

   甚至就目前来看,秦朝的国事平稳,压根没有什么要崩溃的迹象。

   黄贺觉得,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才使得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国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迅速的分崩离析。

   不过秦朝跟隋朝还是很像。

   同样都是结束几百年的纷争乱世,同样的拥有一个无比强大的开国皇帝。

   同样的拥有一个喜欢折腾的二世。

   同样的二世好大喜功,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上位。

   还有秦朝和隋朝,都喜欢大搞基建,对外用兵,不惜民力。

   老百姓一天都闲不住。

   不是被拉去打仗,就是被拉去修长城、挖运河、建皇陵。

   老百姓对于这两个朝廷的观感,可以说是差到了极点。

   黄贺总结出一个定律,那就是老百姓是喜欢安稳,不喜欢折腾。

   他们就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过活。

   你皇帝、王公贵族,整天吃香的喝辣的,没有问题。

   但是你不能夺走我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权力啊!

   好嘛。

   你在家里吃着冰块,喝着酸梅汤,让我顶着个大太阳,去搬砖、去南越那鸟不拉屎的地方跟野蛮人干仗。

   这买卖谁愿意做?

   更可气的是秦朝和隋朝名将凋零,导致农民起义的时候,朝廷无人可用。

   秦朝嘛,就只剩下一个少府章邯,章邯是什么人?

   管宫廷采购的。

   隋朝呢?

   杨林?

   宇文化及?

   再看看他们的对手。

   项羽、刘邦。

   光是这两个都够秦国喝一壶的。

   隋朝就更不用说了,十八路诸侯,什么李渊、杨玄感、李密、窦建德……

   反叛的名将多如牛毛,打的隋炀帝节节败退。

   “这么说,合香姑娘是被迫嫁入钱家?”

   “谁说不是呢?那都不叫嫁,应该叫抢!”徐长卿无奈道,“合香姐姐是被他们给五花大绑,上的花轿,现在应该在拜堂。”

   黄贺长身而起,傲然道:“小鬼,愿不愿意给我带路,咱俩今天去把合香姑娘救出来!”

   “咱俩?救合香姐姐?”徐长卿瞪大了双眼,“你没事吧?里长家养着十几个闲汉,就咱俩过去,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你是怕了?”黄贺涌起了激将法,“这也正常,你一个小毛孩,不敢去的话也没什么。”

   对年轻人什么最管用?

   当然是激将法了。

   跟他们谈钱没用,就得画大饼、激将法、洗脑。

   徐长卿梗着脖子道:“谁说我不敢?我告诉你,别瞧不起人,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还有,别叫我小鬼,我有名字。”

   黄贺使劲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好!说得好!我就知道,小兄弟仪表堂堂,器宇不凡,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对了,你叫徐长卿,我记住了,走,咱们一起杀土豪,分田地!"

   啥?

   什么我就杀土豪,分田地了?

   徐长卿一脸懵逼,感觉自己被绑上了贼船。

   “那个,这位大哥,咱们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家里母亲还等我回去吃晚饭,就不耽误大哥的正事了。”

   徐长卿年纪小,人却机灵的很,冷静下来后,第一件事就想着逃跑。

   可刚跑了一步,后脖领就被黄贺抓起来了。

   “我说徐长卿,你这就不够意思了,刚才还跟我说了,要去救合香姑娘,怎么一转眼就忘记了?”

   黄贺呵呵笑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你可别想反悔。”

   徐长卿人在空中,四条腿乱蹬,活像一只被拎起来的青蛙:“我是小孩子,我不是大丈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