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北宋小文豪

第一百三十八章 终究还是错付了!

北宋小文豪 明日红花 2086 2024-05-30 14:38

  张方平这边为三司要人,还一要就要王安石和司马光,韩琦等人心里免不了犯嘀咕:这个老张准备干嘛?

   赵祯倒是没别的想法,张方平手头事情不少,现在又要搞政绩考评,需要帮手很正常。不过王安石这边他可以直接做决定,司马光的话他得问问包拯的意见。

   包拯一听张方平要人,眉头皱起。

   包拯和张方平有过一点点小摩擦。

   庆历新政期间张方平提出转运使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明察暗访上头,好好看看地方官员有没有干啥贪赃枉法的事,而不该只管仓库里有多少陈芝麻烂谷子。

   包拯本来是赞同的,可是当时提携过他的恩人站的是反对庆历新政一方,他夹在其中左右为难,不得不与另一位同僚一起上书表示转运使过于苛刻,导致地方官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这两道上书导致当时积极表现的几个转运使被定义为“四瞪”“三虎”等等,相继被贬。

   跟着庆历新政走的人不仅没好处,还遭了秧,还有谁愿意跟着范仲淹他们的新政策走?

   庆历新这些举措逐项被废除。

   后来包拯和张方平还有过点别的交集,比如包拯在御史台给张方平当下属,上书奏事时把张方平岳父给弹劾了之类的。

   总而言之,虽然他们一起共事过,关系却绝对算不上亲近。

   甚至还有那么一丝丝裂痕。

   庞籍与韩琦关系不错,庞籍这次遭重贬没托韩琦他们转圜过,就托付个学生给他们。

   包拯作为韩琦的同年,平时没少照顾司马光这个下属。

   得知张方平要人,第一感觉就是张方平莫不是想坑司马光。

   可赵祯都开口了,包拯也不好断然拒绝,只得先应了下来,回去后便与司马光说了此事。

   包拯把朝中先前有人提议三司重视印纸历子之事给司马光讲了,说张方平怕不是想把这棘手事交给他和王安石去办。

   司马光早闻王安石其名,平日里却没太多机会往来。

   听包拯说了事情始末,司马光便道:“既是朝廷所需,下官不敢稍辞。”

   司马光对审案工作没多大兴趣,早些年做大理评事已经让他犯愁很久了,如今当这个开封府推官也让他十分烦恼。

   尤其是他禁绝《金瓶梅》之后,总感觉走出去时旁人看过来的目光都有些异样。

   前些天他收到老师的书信,老师远贬定州,不仅没怪他这个拖累了他的学生,特地来信命他别再想着麟州之事,务必要好好在朝中站稳脚跟。

   司马光觉得去三司兴许能做更多事。

   包拯听司马光这么说,便没再多言。

   第二日是休沐日,包拯去寻韩琦吃茶,赶巧文彦博也在,三人便聊起了张方平突如其来的一笔,觉得这个老张现在的行事有些难以捉摸。

   别看张方平现在是个“计相”,手头却没多大话语权,平日里只管着分内之事罢了。

   如今三司能伸手的事务都是由韩琦和文彦博摊派过去的。

   他们和张方平不太对付,不过事情总得要有人去做,张方平别的不说,办事能力着实不错!

   文彦博与庞籍是好友,闻言说道:“不碍事,君实和介甫都还年轻,让他们去历练历练也好,三司可是个好地方。”

   韩琦说道:“对,张安道搞起盐政来很有一手,按照他年前的上书,京东东路那边的盐场该有消息了。”

   文彦博捋须点头,接着又微微皱眉,与韩琦说起自己这个宰相当得差不多了,最近朝中不少言官找他茬,他再赖着不走就该出事儿。

   这是当宰相的惯例,一般来说当个三两年就得了,别太贪心,给别人点机会,要不然底下那么多人排队等着,能不恨你吗?

   文彦博吃了一口茶,对韩琦说道:“过几日我就上表辞去相位,到时我会向官家举荐你。”

   提及正经事,韩琦说话也言简意赅:“上头还有贾相公。”

   文彦博辞去相位的话,紧接其后的该是他后头的贾昌朝。

   文彦博说道:“他上不来。”

   文彦博给韩琦讲了讲自己私底下得来的消息,言官那边得知他已经上书辞去相位,目前正准备搞贾昌朝,怕的就是贾昌朝会接棒当宰相。

   贾昌朝之所以招言官恨,是因为他曾经走过温成皇后乳母贾氏的路子!

   温成皇后也就是赵祯十分宠爱的那位张贵妃。

   对于这种靠后宫门路上位的人,言官们一向深恶痛绝。

   这一点,文彦博深有体会。

   毕竟张贵妃在世时,他也曾私底下通过张贵妃刷赵祯好感度,后来东窗事发自然被言官们喷了个体无完肤。

   不过他和贾昌朝的情况不太一样,他与韩琦、富弼、庞籍等人交情都很好,名声缝缝补补还能补回来。

   相比让交情平平的贾昌朝接替自己,文彦博还是更倾向于让韩琦上去。

   毕竟他们几个宰相轮流当,时机一到想回来多简单?

   几人边吃茶边聊着相位交接之事,商定之后便散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