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新吕布战纪

第213章 北伐

新吕布战纪 强中更有强 2222 2024-05-30 14:39

  建安五年十月。

   并州大军倾巢而出,逼降刚刚大胜袁绍的曹操,随后在官渡修整了五天。

   主要是收编曹操那十二万人马。

   以及曹操执笔,向四方发布归顺大将军的檄文。

   既然归降,自然要把原本辖区交出去,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甚至是曹操主动提起。

   五天后。

   宋宪,魏续,成廉等百余战将,带着收编的十二万原曹兵,改换旗帜,入驻四州各地。

   如此,不过月余时间,兖州,豫州,司州,隶州四州尽数归吕。

   贾诩主政,李儒,陈宫左之,又有郭嘉,荀攸,程昱等人协助,很快就稳定住了局面。

   至四州稳定后,二十万并州大军,分作多股,向四面八方散了出去。

   华雄受命,统领二万并州骑兵,并随军军士李儒,前往长安。

   长安是原西汉首府,北方是广大的河套之地,西北是凉州,南方是汉中,乃西北重地。

   这么重要的一个地方,自然需要大将驻守。

   长安城高墙固,若是带兵攻打,以并州军之精锐,短时间也难下。

   还好有曹操的归顺檄文,驻兵守将出城归降,接受长安的过程很顺利。

   张杨、张绣各统领一万精锐骑兵,分别进驻兖州和徐州,收编当地曹军,稳定民心。

   兖州,和北方冀州以黄河为界相邻,又紧靠着青州,需要大将驻守。

   同理,徐州北方是袁绍领地青州,南方是孙策辖地扬州江东,也不可没有大将驻守。

   文丑则带了二万精锐,进驻豫州。

   豫州和南方的扬州、荆州接壤,孙策和刘表可不是善茬,自然需要大将屯兵于此。

   如此,西北方向有华雄、李儒和他们统领的二万并州精锐及五万降兵。

   山东有张扬、张绣。

   淮南有文丑。

   刚拿下的兖州,徐州,豫州,司隶两州,便彻底握在了吕布手中。

   这还没结束。

   吕布没有丝毫停顿。

   刚刚稳定了兖、徐、豫、司、隶五州,立刻调兵遣将,开始北伐。

   北伐袁绍!

   建安五年十一月下旬,并州军大举出动,向北方冀州和青州进发。

   出兵理由?

   很简单!

   吕布身为大将军,天下兵马大元帅这样的高位,地位本就比袁绍高。

   理论上,冀州,青州,幽州都是吕布的辖地!

   还需要什么理由吗?

   于是,张辽统帅十万并州铁骑,近二百战将,自官渡出发,渡河北上,过上党,直向袁绍老巢邺城而去。

   高顺率领三万并州精锐骑兵,并百余战将,以陈宫为随军军师,自兖州出发,攻打青州。

   吕布呢?

   他可没率军出击。

   没必要。

   一来,有这么多小弟,老大还抛头露面作甚?

   二来,以超凡之身,欺负凡俗垃圾,有意思?

   当然,以上虽然都是理由,但不是最主要的理由。

   真正理由如下。

   首先,以并州军之强盛,骁勇善战大将之多,面对刚被曹操击溃的袁绍人马,胜之轻而易举。

   其次,麾下兵马需要血战,历练杀伐之气,军中战将士卒,也需要功勋,此二者,都不可或缺。

   吕布的目光,早就不在区区王朝争霸上面了,自然要想的长远。

   气运王朝核心,是无尽的征战和杀伐!

   战争,不是一个人唱独角戏!

   吕布已经够强大了,名声,也足够响亮。

   不需要锦上添花。

   他现在要的,是一只久经沙场磨炼,血腥洗礼的铁血大军。

   并州安稳了十年,虽然平时操练刻苦,但终究比不上真正的战场。

   军队士卒,尤其是当初六万九原旧部之外,新扩招的十四万人马,需要战场厮杀,需要沙场磨砺。

   自打当年灭南匈奴王庭,又血腥镇压草原后,胡人皈依,再无劫掠作乱之事发生。

   相应的,并州军也缺乏战场经验。

   所以,这次北伐战争,除了为一统天下做准备,吕布也有练兵之意。

   最后一个理由,却是需要坐镇许都,防止南方的刘备或荆州刘表来犯。

   各地都有兵马驻防,唯独许都空虚,刘备可不是善茬,刘表也正当壮年,雄心尚在,保不准会出兵。

   所以,许都也需要人驻守。

   吕布选择了亲自坐镇。

   以并州军最后一万精锐骑兵,坐镇许都,威慑四方。

   刘备什么时候跑到荆州去的?

   和原本时空差不多,被曹操赶过去的。

   不重要!

   自此,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开始了。

   ……

   腊月。

   许都。

   某豪华府邸。

   现在的大将军临时行宫。

   后花园处。

   吕布身着白色西蜀锦袍,双手负后,在花园中踱步而行。

   细目长髯的曹操,身后相随。

   甲胃在身,利刃在手的典韦和许褚,跟在后面。

   作为贴身侍卫,自然随时都在吕布身边。

   嗯,睡觉时除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