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新吕布战纪

第11章 大齐永昌

新吕布战纪 强中更有强 2195 2024-05-30 14:39

  曹操、周瑜之后,又有刘备、关羽、太史慈等将出列汇报。

   皆言集训三年,士卒强大绝伦,足以堪用。

   安坐上位,看着下方主将踊跃发言,脸上洋溢着无穷战意,吕布微笑颔首。

   他们说的没错。

   十万淬体三层修为士卒组成的大军,何等可怕?

   别说在这个世界了,就是放到高武世界,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这可不是十万普通的武道弟子。

   而是十万精通战阵,纪律严明,号令如一的士卒组成的军队。

   全副武装,披甲持刃,列队而战,就是大宗师当面,也要避其锋芒!

   高武世界的大宗师,可以无视寻常凡俗军队,但淬体有成的武道军队,却不敢招惹。

   当然,这里的大宗师,指的是仅有一龙之力的寻常大宗师。

   ‘擎天宗’内,那些天才大宗师,战力直追三流门派的垃圾武尊,自然不算。

   三年苦心栽培,大齐王朝的核心军队,终于成型了。

   看着下方众将,目光一一扫过,吕布露出满意笑容。

   三年来,十万大军进步斐然。

   这些当世英杰,许多资质堪比‘擎天宗’天才弟子,自然更加不一般。

   因为赊欠军功,提前得到了武道功法,和修行资源。

   每个月,每天,都有来自炼药堂的药物、丹药,源源不断的运过来。

   所有人的武道修为,都飞速提升。

   实力最强的,依然是关羽。

   半步大宗师境界,淬体六层,筋骨皮淬炼已经到了最后一步,拥有一虎二牛之力。

   关羽以下,最强的是张飞和黄忠。

   二人都是巅峰宗师,淬体五层,一虎之力。

   他们的资质、悟性、天赋相当,武道修行速度也相当。

   接下来,是太史慈、夏侯惇、颜良、甘宁这类原本的‘千军勐将’。

   巅峰宗师,淬体五层,四牛之力。

   原本的破阵勐将,张合、徐晃、夏侯渊、魏延、马腾、曹仁六人,武艺提升至顶尖宗师,淬体四层,三牛之力。

   《一剑独尊》

   老将严颜,壮年时也是一员破阵勐将,后来年迈,体力下降,跌落成了虎将。

   修炼武道三年,淬体达到四层,重回巅峰,亦有三牛之力,也是一员破阵勐将。

   勐将级别的大将,武道修行,特别是淬体进度,都超过了他人。

   最后,骁、勇、悍、虎四个级别的将领,淬体程度都差不多,基本都是淬体三层,和那十万士卒相当。

   这却是武道淬体,除非资质达到天才水平,否则低层次的修炼速度,都相差不大所致。

   另外,在淬体这个层次,他们的功法和资源,和那些士卒一模一样。

   纵有资质优势,却没达到天才程度,又没有气运加持,修炼资源相等的情况下下,修炼初级,他们的进度,和寻常士卒一样。

   这是武道修炼的特点。

   低层次的时候,除非是体质特殊的天才,否则,资质优势不大。

   当然,前提是都拥有吕布提供的充足、最高级的淬体药物。

   若淬体药物不足,资质高者,依然占有优势。

   就如同‘虎啸门’那些淬体弟子。

   即便资源相等,待境界高了,资质优势一样会迅速体现。

   事实上,淬体四层以后,差别就会很明显。

   所以,除了上述‘勐将’级大将外,其他诸如曹操,周瑜,李典,于禁,凌操,张任等百余将领,无论将级如何,武道境界都是淬体三层。

   不过,淬体中期是道槛。

   十万士卒到底是资质寻常的普通人,虽然被资源强行提升到了淬体初层顶峰,但想突破至中期,却耗时必久。

   不止如此,后期修炼速度,还会骤降。

   而这些骁、勇、悍、虎战将,只要资源不断,宗师以前不会有任何瓶颈。

   有资质和没资质,到底是天差地别。

   不然,吕布凭什么给他们赊欠军功?

   不就是这些人潜力巨大,不是常人可比么?

   “这些战将,天生体质不凡,所以武道修行初期,除了身体坚韧度和体力有明显变化外,其余者,如臂力一项,基本原地不动!”

   吕布暗自思忖道:

   “唯有迈入宗师以后,这种天生体质优势才会消失,被武道修行效果取代!”

   这些将领,虽然淬体皆有成,但臂力一项,变化都不大,原因正在于此。

   “很好!”

   众人叙说完毕后,吕布点头,说道:

   “新朝成立三年,尔等也修炼了三年,该到用你们的时候了!”

   ‘刷’

   吕布此话一出,帐内众将目光,立刻齐刷刷的盯了过来。

   所有人眼中都充满了热切,战意,期待。

   虽然新朝执行‘推恩令’,大幅削弱了他们家族影响力。

   虽然新朝颁布的各项政令,不利于世家豪门。

   虽然……

   等等。

   这些都算不了什么!

   因为,他们学到了武道。

   未来,有望成为移山倒海,搬星弄月的天神级人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