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剧透崇祯,重振河山

第346章 大周之幸

  宋应星当先开口说道:

   “回禀陛下,我们已经研制成功雷达,目前正在给飞机和战舰加装雷达系统。”

   “做的好,有了雷达,飞机和战舰能够看的更远更早的发现目标,晚上也能进行作战任务。”

   周显点点头后,满意的点评道。

   “面前已经制造出多少架飞机了?”

   接着周显又继续问道。

   “现在六个飞机厂同时开工,已经制造出战鹰直升机314架!”

   “猛龙战斗机223架!”

   “金乌轰炸机215架!”

   “鲲鹏运输机113架!”

   “黑鸟侦察机121架!”

   宋应星熟练的说着自己飞机厂制造出来的各种飞机。

   “你们飞机厂制造飞机那么快的吗?”

   周显有些震惊的看向宋应星。

   他没有想到宋应星在短短一年时间,就制造出了那么多飞机。

   周显还是低估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制造能力。

   现在的大周就好像是一个由多个时代组成的国家。

   大周的各个主要省会城市都进入了电气时代。

   偏一些的城市则刚刚进入蒸汽时代。

   刚被收复的高丽、扶桑、安南、暹罗、莫卧儿等地区还处在农业时代。

   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是因为大周发展的太快了。

   特别是在周显将各种技术下放的情况下,这种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各个地区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虽然这种现象周显也注意到了。

   但是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只有使用一位伟人说过的话。

   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再由这些富起来的人,带动更多的人富起来。

   所以周显采取的也是这个办法,先让一些地区富起来,发展起来。

   到时候这些富起来的地方,肯定会有人去那些穷一点的地方开工厂。

   因为富起来的地区,开工厂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那些资本家就会把工厂搬到更贫穷的地方,使用那些更便宜的劳动力,这样资本家才能最大利益化。

   这是资本家追逐利益的结果。

   目前星京的制造水平已经和二十世纪相当,所以制造飞机,坦克,战舰等各种武器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就像在后世二战时期,日耳曼只用四个月时间就生产了四千多架飞机。

   虽然大周还没有达到日耳曼那种程度,但是几个月时间生产几百架飞机,也不是什么难事。

   “陛下,现在有了各种生产线,我们流水线做业生产,生产一架飞机用不了多长时间。”

   宋应星解释道。

   “原来如此。”

   听到宋应星的话,周显也反应了过来。

   “既然飞机厂生产速度如此迅速了,那朕就将喷气式飞机的方法,传授给你们吧。”

   周显说着就将喷气式战斗机和喷气式客机的制造方法,传授给了宋应星和王子豪。

   周显传授给宋应星和王子豪的知识,就好像一张三维图纸一般。

   让他们对喷气式飞机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只需要他们回去以后将这张图纸画出,就能够正式进行研制了。

   一个小时后。

   周显将所有关于喷气式发动机和飞机的知识,都传授给了他们二人。

   “谢陛下授业之恩!”

   宋应星和王子豪从座位上站起,对着周显真诚的感谢道。搜毣趣

   这种先进的科技知识,是他们这一生的追求。

   现在周显就这样传授给了他们这些先进的科技知识,简直就如同他们的授业恩师一般。

   要不是周显是皇帝,他们都想直接称呼周显师傅了。

   虽然宋应星年龄比周显大几倍,但是正所谓达者为先,叫周显一声师傅其实也很正常。

   “不用多礼,这些知识只有传授给更多的人,才能发挥出其作用,才能制造出更多的东西来,如果只有朕一个人知道,它将毫无意义。”

   周显大义凛然的说道。

   其实这也是实话,要是他脑海中的知识不能传授出去。

   那就是浪费,浪费是可耻的。

   要想让大周快速发展,加快进入一级文明的速度。

   周显只有辛苦一点,将知识竭尽全能的传授给别人。

   只有知识传授出去的越多,大周才能发展的越快。

   所以周显就要像一根蜡烛一般。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这也许就是周显的命吧。

   宋应星等人听到周显大义炳然的话,都是感动的热泪盈眶。

   听听。

   这种无私奉献的皇帝。

   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帝王。

   这是宋应星等人的心里话。

   同时周显的形象在他们的心目中,也变得无限高大起来。

   “陛下如此无私,真乃我大周之幸也!”

   宋应星红着眼眶跪了下来高呼道。

   “陛下无私!”

   赵老嫣等五人也跟着跪下喊道。

   周显一脸懵逼的看着宋应星他们。

   这是什么操作?

   我不就是说了一句将知识传授给别人的话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