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锄清

第三十四章 丢屠成佛?(3)

锄清 酒中狐 2197 2024-05-30 14:39

  “五台山?”

   朱慈炯眼睛眯起,听说那一位……在这里……

   对于顺治出家这件事,他已经询问曹焜了。

   曹焜地位太低,根本就无法接触到这件事,但是,却有一个佐证……

   清初,八旗上下皆实行殉葬制度,甚至就连‘皇后’都不能幸免,比如大妃多尔衮之母阿巴亥。

   朱慈炯记得史书上是这么写的,顺治临死前,亲自给大太监吴良辅剃度,让他出家。

   等到顺治死后,一等阿达哈哈番--傅达理,和妃子董鄂氏被殉葬。(阿达:爵名,轻车都尉。)

   跟随顺治身边的大太监吴良辅,被寻了一个罪过,也给处死了。

   若是研究过清初皇室习俗的,就知道,这就是殉葬制度。

   ……

   朱慈炯无意间得知曹焜沦为底层,被排挤到了八里庄、恩济庄、老公坟做事。

   这三处,实际上就是太监死后埋葬之地。

   在宫中死亡,无人认领的太监、宫女,会拉到左家庄火化之后,然后在三地择一草草收敛。

   若是能够混到了品级,那么是可以全尸下葬的。

   ……

   朱慈炯没有得到顺治的确切消息,于是就迂回询问了吴良辅的事情。

   曹焜记得很清楚,专门用来供奉有职司太监灵牌的牌坊堂内,并没有吴良辅的令牌。

   爱新觉罗家入住了朱家的房子,却将朱家的一切都给抹除了,甚至就连牌位坊里面明朝太监、宫女的灵牌,一样给丢掉……

   清廷入关不过二十来年,死亡的大太监只有吴良辅一个。

   按理说,以他的地位,灵牌自该放入牌坊堂最显眼的位置,被人供奉才是。

   可是曹焜特意回去又找了找,却始终没有找到吴良辅的令牌!

   曹焜出身明廷内书堂,他可是识文断字的,自然没有认错的道理!

   ……

   回想起当初在紫禁城的时候,好奇之下,询问的东西,朱慈炯止不住冷哼了一声:

   吴良辅是谁?

   内宫第一太监!

   牌坊堂没有他的令牌,这说明了什么?

   吴良辅根本就没有死!

   他没有死,清廷却大张旗鼓的制造了吴良辅的死讯,这说明了什么?

   人家这是得圣眷,是要去伺候不穿龙袍穿僧衣的某人去了呢!

   ……

   朱慈炯指着前方的五台山,嘴角勾了起来。

   “兄弟们,我们活命的机会,就在那寺庙之内!”

   杨起隆提起满是豁口的腰刀:“公子爷,你的意思是?”

   “福临!”朱慈炯丢下两个字,打马前冲。

   福临?

   杨起隆眼睛都要瞪出来了!

   大鱼啊,这可真是一条护命符。

   “兄弟们,冲啊,抓住了顺治,我们就齐活了!”

   杨起隆挥舞着腰刀,跟随在朱慈炯身后,朝着山顶冲了过去。

   十九骑士,嗷嗷大叫,顺着山道,就朝山顶冲去!

   ……

   五台山并非只有一座寺庙,若想寻找一个僧人,自然很是困难。

   更何况,众人身后还有围追堵截的清兵。

   一旦在清兵上山之前,没有找到福临,那么他们可就真正的没有活路了!

   “公子爷,寺庙这么多,我们应该去哪里找啊??”

   张大气喘吁吁,看着山坡上错落有致的各色寺庙,张大了嘴巴。

   老天,这怕是最少都有百十座了吧?

   “哼!”

   朱慈炯冷哼一声,虽然此地寺庙众多,但是,想要找到顺治,却很是简单。

   他指着山顶上唯一一处金碧辉煌的大院:“福临必然就在其间!”

   明时,和尚是穿青衣的,满人与蒙人结盟,于是便将黄衣喇嘛带入了华夏。

   此时,黄袈裟和尚,还是少数派,天下寺庙,大都是青衣和尚,主持袈裟用以红衣。

   (不单单僧侣,明朝皇帝也没有以黄布作为龙袍的习惯,反倒是常穿大红。清风不识字,便以黄se为荣。后世人家安然无恙,全在耳环之内居住,银屏之上,极尽混淆之事。)

   后世的史书上,清楚的记着一句话——康熙时,敕令将罗睺寺、寿宁寺、三泉寺、玉花池、七佛寺、金刚窟、善财洞、普庵寺、台麓寺、涌泉寺等10青衣寺改为黄庙。

   为什么不多不少刚好是十座寺庙?

   若是加上顺治出家的那一座,刚好十一,何意?

   十一,是一啊!

   再加上清廷规定黄se为皇帝专用!

   顺治出家的地方,就很好找了。

   况且,此时康熙还没有更改众青衣庙为黄衣庙,他们只需要找到了黄衣庙,就能够找到顺治了。

   山顶上那金碧辉煌、充满了喇嘛庙风格的寺庙,不是顺治出家之地,又会是哪里呢?

   一行人执刀弄枪的冲到了寺庙门口,还不待踏入寺门,就有一群僧人拿着棍棒想要阻拦。

   “佛有怒目金刚……”一吃得五大三粗的胖和尚,跳将出来,他举着棒子大吼道。

   “嘭!”

   一声枪响……

   当先的胖僧人仰面而倒,鲜血染红了他的明黄袈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