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第178章 碧血饲城

  观渔城怎么守,是否守得下,李汝鱼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因为消息断绝,自己也不知道临安那妇人打的什么算盘。

   但毋庸置疑,观渔城是真的不会有援兵了。

   否则不会在那个节骨眼上临安吏部发了文书,要把薛去冗调任国子监博士,此举不外乎是临安那妇人想借薛去冗读书人的笔墨,抨击叛凉的赵飒。

   让赵飒成为大凉国贼。

   观渔城原本可守,可粮草被烧了四五成,根本坚持不到秋收,又没有援兵——观渔还是当年的观渔,可北蛮不是当年的北蛮。

   女将军安梨花声名在外,又有白虎神将赵飒押阵,观渔不再可守。

   李汝鱼很冷静。

   每日都要看见无数老兵殉城而亡,看他们前赴后继死在城墙上城门后,李汝鱼并无激愤悲哀。

   冷血得让人怀疑他的心到底是不是肉长的。

   李汝鱼自己都感觉到害怕。

   什么时候,自己的心变得如此冷血了,竟然能无视上千人的生命凋零,能看着那些血肉而觉得只是寻常事。

   夜深人静时,想到了一种可能:脑海里那颗有形物质的白起之心。

   那位出现时便是尸山血海的白甲将军白起,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给予自己的那颗心,为何能让自己变得如此冷血?

   不得而知。

   但这冷血是作为一个将领,一个统率甚至于一个掌权者必须具备的!

   是不幸,亦是大幸。

   李汝鱼原本想继续耗下去。

   耗下去,等临安那个妇人的后手——那个彩云一样的妇人,真会让观渔数千老兵白死?

   她必然有后手——在这之前,死再多人都可以接受。

   但傍晚在城墙上,看见那些背刀悍妇,那一番苦中作乐的捉狭,让李汝鱼心中某个地方被触动。

   那一刻,李汝鱼热血沸腾,脑海里的白起之心如被粉碎。

   只想为观渔做点事,想为那些悍妇做点事,也想为观渔城这些歃血死守的老兵们做点事。

   所以,那便战。

   观渔不守,全军出击,于绝境里博取一片希望。

   但尚有问题。

   李汝鱼缓缓的以食指叩桌而击,“现在需要担心的是士气。”

   守城日久,老兵们多是为了活下去而坚守,士气已是极为低落,主动出战,在寻常人眼里看来,何异于自杀。

   夏侯迟无奈的叹气。

   这是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守城远比攻城辛苦。

   周怀素大袖一挥,“无妨,明日出击时,我周某人身先士卒,愿赴当年狄相公之风流。”

   薛去冗欲言又止。

   李汝鱼忽然起身,对着薛去冗和周怀素一揖到底,“明日,还请两位和我一并上城墙。”

   语气坚定。

   周怀素愣了一下,旋即哈哈大笑,“善!”

   蓟州城时,我周怀素便不惧死,换了观渔城,难道会怕死不成?

   薛去冗沉默了一阵,隐约明白了李汝鱼的意思,起身回礼,秀气的眸子里是视死如归的绝然,“吾当以碧血饲观渔!”

   仅一千守兵,是死守。

   书生上墙,是赴死。

   李汝鱼此举,是冷血的将自己和周怀素推向死亡,这是以往从不曾有过的冷血手段。

   何其冷血!

   但两位读书人之死,换来观渔城,此事可为,也可理解。

   我薛去冗,又有何惧?

   夏侯迟看看周怀素,又看看薛去冗,最后目光落在李汝鱼身上,神情复杂,许久才长叹了口气,“李正将,若今日之事被我传出去,今后你在大凉天下将无处容身。”

   守将请袍泽送死,这样的人,谁敢和他共事?

   李汝鱼落寞的笑了一声,透过门帘望向远处,喃语了一句我本怀明月,奈何心有沟渠。

   冷血,终究还是受那白起之心的影响。

   薛去冗挥袖,轻笑,“李正将此举,当得起先贤范文正公那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夏侯迟豁然开朗,对眼前少年倏然生出敬佩之心。

   这一刻的少年,高大如山。

   此等袍泽,吾辈愿与之同衣!

   第二日,一千守兵上城头。

   守将李汝鱼。

   县令周怀素身穿官服按剑上城楼,同行的还有秀气书生薛去冗。

   血战拉开序幕。

   东北两城门,皆只有五百守兵,而北蛮却各有一千余人,这是一场极其艰苦的攻防战。

   北蛮依然先是箭雨泼城。

   其后是步兵进攻,迎接北门步兵的稀疏的观渔箭雨。

   无数次,北蛮蚁卒爬上城头,又被砍了下去。

   城外,一直在观渔城下两百米处的女将军安梨花浑身披甲,倒提秀戎刀,蹙眉盯着观渔城,那里无数人歃血,不时有人从高大城墙跌落。

   人命如蝼蚁。

   心中隐然觉得有些不对劲。

   观渔城内虽然没有斥候,但结合这段时日的战况,城内应该尚有三千人马左右,为何今日只有一千守兵上城头。

   那个少年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不安心的唤过来一名亲信,问道:“其他方向可有大凉援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