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第571章 赵晋可为王乎?

  此言一出,大庆殿顿时一片沸腾。

   甚至有人倒吸凉气。

   赵室的王爷,从女帝登基之后,就没干过好事,先是坤王赵飒,登基之后就反了女帝,最后化作一头白虎杀出临安城蛰伏在观渔城。

   直到李汝鱼去观渔城,才将这头蛰伏的白虎惊醒。

   不曾想他竟然投奔了北蛮。

   万幸,在大凉内乱之时,赵飒没有落井下石,否则赵飒配合上北蛮大将军郭侃,只怕那年的燕云十六州就不会是北蛮被打回去那么简单。

   再次便是乾王赵骊。

   临安夕照山一战,赵骊虽然死了,但也导致大凉双璧之一的岳平川死在临安。

   国失栋梁。

   不论岳平川为何而死,不论岳平川有没有野心,在满城朝臣中,岳平川都是大凉定鼎的人物,他在,北蛮不敢度关山。

   而也因为赵骊,才有赵长衣的西军之乱,才有了如今的西境女王徐秋歌。

   如今周妙书竟然又有意赵室之中择人封王。

   大家焉能不惧。

   就怕这赵室之王再出一个赵飒或者赵骊,只怕那时候没有女帝坐镇的临安,这位王爷很可能会取幼帝而代之,乱了大凉国祚之序。

   然而有人眼光较远,一惊之后明白了周妙书的用意。

   若是赵室有人为王,又是三相公决权之列,那么这人的身份和地位,再加上赵室和周妙书的鼎力支持,自然有了和李汝鱼一较高低的资格。

   确实是一着神仙手。

   朝臣们,自然不喜欢一家独大,如果有人能牵制李汝鱼,朝堂出现两臣共争的局面,对于三省六部诸寺监的官员来说……

   喜闻乐见。

   御史大夫赵镰还没出声,便有宗正寺少卿跳出来:“此举甚好,不知周相公以为,我赵室之中何人可以封王决权?”

   宁缺看了一眼周妙书,又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的谢琅,然后又看了一眼闭目养神的枢相公,最后目光落在淡定自若的李汝鱼身上。

   默默叹了口气,出列,“某以为,天子之父,郡王、银青光禄大夫、宗正寺卿赵麟,可担此责。”

   此言一出,又是一片哗然。

   众多臣子不由得暗暗吐槽了一句,咱们的宁相公果然还是老辣。

   按照当今朝堂局势,无论赵室是否有人能封王,或者说出现三相公决权的局面,又或者是李汝鱼一家独大,对于宁缺这位左相而言,都是蛋疼的事情。

   本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左相,没来由的被架空了许多,宁缺心里当然不痛快。

   所以他愿意看见三相公决权。

   也愿意看见赵室有人封王。

   但他又不乐意左相的权利被分走太多,所以他推出了天子之父赵麟。

   赵麟这个人么……

   若非赵祯被过继给女帝,他这辈子都只能是个国子监的小官员。

   哪能高升至此。

   而他就算高升至此,也依然软弱无能,虽然执掌宗正寺,作为宗正寺卿,却连宗正寺少卿都压不住,仕途能力简直丢赵室的脸。

   而且他本来已是郡王。

   幼子赵祯如今是天子,封为王爷是迟早的事情,甚至以后还会被封为太上皇。

   这种事又不是没有过。

   宁缺推出他,一个是顺势而为,另外一个,则是以宁缺的手段,若是赵麟成为三人决权之一,只怕会彻底沦为附庸陪衬。

   周妙书?

   自然也玩不过宁缺。

   那样一来,似乎成了宁缺和李汝鱼对峙?

   也行。

   在群臣眼中,只要不是某一个人独大,谁和谁争权都一样。

   有斗争,才能有空子可以钻。

   周妙书闻言,笑了笑,不痛不痒的说了句宁相公好建议。

   李汝鱼冷笑了一声。

   谢琅默不作声。

   枢相公睁开了眼看了一眼宁缺,有些意外。

   今日才发现,咱们的宁相公也是有野心的人。

   签书枢密院事王竹书嘲讽的笑了声,心里暗暗道了一声,这大凉朝堂比那大唐朝堂更有意思啊……

   听到左相宁缺推荐自己作为赵室封王之人,作为宗正寺卿,自然是要参加大朝会的赵麟先是一喜,继而一惊。

   想起了儿子赵晋对自己的交代。

   小不忍则乱大谋。

   决不能因为些许诱惑就破坏了赵晋和周妙书谋划好的计划,自己封王是迟早的事情。

   几乎不需要周妙书的眼神示意,赵麟出列,难得的硬气了一次,道:“赵室封王之人,当是有功于江山社稷,有功于天下黎民的才德兼备之人,我虽未陛下之父,然自认无寸功于大凉,愧不敢当耳。”

   不急于一时。

   只要解决了李汝鱼,压制住宁缺,赵室当权之后,自己不可能不封王。

   宁缺有些意外。

   旋即猛然想明白了一点,额头顿时出现了一层密汗。

   周妙书和赵室的目的不是推赵麟为王。

   那么是谁?

   难道是女帝曾经暗暗给自己提醒过的,那位潜伏在赵室如龙潜渊深不可测,有可能是异人的那位赵室子弟,若是被此人得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