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在秦国做武王

第十三章 治吏台治吏令

我在秦国做武王 陈四奇迹 2054 2024-05-30 14:42

  “臣得蒙大王恩重,势必忠于大王,此生不做他想!”

   司马错一颗拳拳之心,一番谆谆之言。

   常言道,士为知己者死,以秦王之尊,能做到这种地步,已属不易,司马错能不感动吗?

   嬴荡下场,走到跟前,将他扶起。

   “御史令请起,只有你我君臣和睦,才能取下这天下,御史令之才,在于领兵,可如今却执掌这御史台,寡人也是无奈之举,秦臣虽多,但能帮寡人看好这大秦秦吏者,非司马错也!”

   此时此刻,君臣之间,关系融洽。

   司马错这个人,心思缜密,心眼也不少,不似向寿那般,说忠心就只忠心你,一条心不作他想,嬴荡这一番举动,让两人关系又进了一步。

   为人君者,这最高明的御下之道,便是以诚相待,如今,秦王是做到了这一点。

   “大王,治户令公输楠,精通数理,又熟悉我秦国户籍,行治粟治户之举,掌管我秦国府库钱政,乃是英明之举。

   可纵然如此,九卿还缺了四位,太仆,典客,廷尉,奉常,其中太仆掌马政,典客掌管外事,廷尉管秦法,这三位俱是权重,大王若想战后安定,这三人,须得尽早定下来。”

   国无君不成,君无臣,何以为君,司马错这一番话,正是为秦王所虑。

   嬴荡摆了摆手,接下来,才要说到重点了。

   既然想着吏治变法,那岂能没有一个精通吏治,能为秦王行举荐、考核、弹劾等诸多吏事的臣子呢?

   这个人,就如同秦国的吏部大臣,权力更是要大过中央组织部的部长,如此一来,那要求就非常高了。

   如今,咸阳百官待兴,嬴荡又有意在此刻变法,那这人不仅要有手段,而且还能迎合他的变法之想,最重要的,须得忠心秦王。

   能满足这些条件的人,嬴荡心中还真没一个合适的,御史台监察天下,司马错又是为人能干,或许他就能举荐一个堪用之人。

   一个御史台代王监察天下,再来一个治吏台行秦吏举荐、升任、考核等事宜,那在这一块,嬴荡就彻底的放心了。

   “这的确是紧要之事,但并非最要紧的,寡人以为,应该是我秦国无行此吏事的臣子,所谓吏事,便是我秦国官吏的招纳、任命、举荐、考核、升任等事宜。

   这秦国,是寡人的天下,是嬴姓秦氏的天下,更是秦国所有秦吏的天下,他们才是我秦国的基石,秦吏大兴,秦国才能大兴!

   今,寡人欲设治吏台一府,地位与治户台相当,专司我秦国吏治一事,此次九卿去了五位,若是有这治吏台,就能立即举荐、考核、之后再行调任,补上这空缺,保我国府安定,此乃治吏台之重也。”

   治吏台!

   听闻,司马错神情有些惊异,在口中又轻声念叨了一遍。

   掌管考核,升任等大事,那这权力岂不是更要大过了御史台,这可是一件大事情,比当初国务府开府都要大。

   以往秦吏,都是由丞相推荐,秦王任命,或是秦王直接任命,甚至可以不需要通过秦王,但有了这治吏台,不仅是丞相的权力被削弱了,尤其是这考核一说,更是让秦国贵族们,再也无法和之前一样,随随便便就有了官职,看来这治吏令定然又会是一个国务大臣了。

   国务府四个变作五个,毫无疑问的,谁的权力都会被削弱,大王是深得这君王平衡之要,眼下咸阳正乱,大王独断乾坤,这件事情做起来毫无阻力。

   集权于国务府,国务府再集权于大王,不说秦国,就是大周大商,也都没有听说过如此集权的事情。

   想到这里,司马错的神情才恢复正常,但看秦王的眼神,却再也不能像之前了。

   “大王英明,秦吏乃是我秦国强盛之根本,若有这治吏台一府,则秦吏来去,万事皆有可依,如此能杜绝才不及位者,德不足执重者,行不端不利国者,此乃大善之举!”

   嬴荡点了点头。

   这就对了,不管做任何事情,总得有人支持,有人支持,执行力才高,事情做起来才快。

   始皇帝一统九州,行三公九卿制,其后又有三省六部制,而嬴荡想要的,是一个内阁,取名国务府,这用意已经很明显了。

   有了这治吏台,再发明了纸张,就可以给秦国所有的官吏做一份智库,上面写上每个人的履历,行为,德行,哪里人,何时入秦,哪家弟子,只有做好了政审,方能知其忠心。

   “正是,治吏台有举荐之权,有考核之权,有任命之权,但并无决断之权,凡中大夫以上官职,先得治吏台举荐,其后国务大臣商议,最后呈报寡人来定。

   凡县级秦吏任命,须得上报治吏台,由治吏台举荐人选,再行各方议定,有升任者,也需得上报治吏台考核;至于我秦郡守一级,由治吏台举荐,国务府商议,凡秦吏调任,皆不能离治吏台也,如此,才能有御史令所说,秦国吏治可安。”

   从上至下,相互制衡,不管是权利大小,最要紧的是平衡,只有权利能被有效的制约,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