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在秦国做武王

第一六一章 苏秦使楚

我在秦国做武王 陈四奇迹 2098 2024-05-30 14:42

  外事不离战争,战争是外事的手段之一。

   咸阳宫,国务府中。

   六国国务大臣,俱是在此议事。

   上首樗里疾,其后依次是向寿、孟轲、苏秦、司马恒、殷丽、公输楠,就唯独一个司马错,上河东战场去了。

   秦王率军,在前方作战,后方定然也不能闲着,几位国务大臣,都是整日整日地忙碌。

   前线的战报,每日都会呈报上来,经过汇总,再送往各处,因此,在每日上午,国务大臣们都要聚集在此,开朝会,商议军国大事。

   秦王出征了,秦国的大小事情,就需要他们担着,这样才能显示国务府的重要性。

   持续了半年的战事,最近几日,开始有了转机。

   河东战事,匡章和司马错,正在胶着,司马错似乎是知道了匡章的软肋一样,就只坚守一城,让匡章忌惮,不得大举南下,虽然齐国大军的大纛,都已经在曲沃城下了,可诸位国务大臣,对司马错还是有着充足的信心。

   只要秦国河东大军还在,有生力量还在,那匡章暂时是起不了大风浪的,更何况秦王下令,由且武率领的三万大军,从洛阳已经出发,北上曲沃了。

   大王设计,在野王之野,秦韩大战,一举俘获韩国将军暴鸢,破敌四万,更是惊得乐毅后撤,让秦国的兵锋,向东移动了。

   当然,所有战事中,最令人惊异的,无非就是太行径的五谷之战,其惊异程度,足以比肩巴山火烧楚军,似乎秦楚交锋,楚国就总是破不了这个劫。

   七国大战,秦国从一开始的被压着透不过气,到现在能回过神了,可以集中力量,对六国发动反击了。

   无疑,这是半年多来,少有的喜讯了。

   因此,诸位国务大臣的面上,尽显喜色。

   “大王威武,八万作四万,就破韩军,好一个疑兵手段!”

   樗里疾的老脸上,是说不出来的高兴。

   先王相王时,秦人的心,就已经向着东出了,不,或许更早,舜帝说秦人大出于天下之时,秦人就已经想着东出了。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河东之战,七国之战,秦人的东出战略,似乎已经能看到成功了。

   余下诸臣,无不欢颜。

   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带着秦王的许下的诺言,和对天下一统的向往,就连孟轲,此时也在想着,天下一统,将迎来治世,那儒学会如何显耀呢?

   “哈哈,不过,话又说回来,如今各郡,无一闲人,不管是男女老少,能上战场的,都上战场了,能去种地的,都去种地了,就连我巴郡大学宫宫主万章,竟然也与民劳作,发动学子,可见我秦之难。

   今年倒是好说,有历年的积蓄,再加上后半年又有秋收,可到了明年,就难了,春耕无人,秋收也无人,更就不说夏耘冬藏了,就连大水司的水民,也都暂停了德润渠的修建,若是战事不结束,怕就有的麻烦了!”

   樗里疾为何要在今日说这话,因为今日,乃是十二月二十五,按照西帝历,五日之后,便入西帝六年,现在就要为明年做总结了。

   “回丞相,治户台下各司,现下无一空闲,都为我秦此番大战,来做准备,上下齐心,各项事业,暂且无失。”

   樗里疾想听的,就是公输楠的一句承诺,这会让他安心一些。

   诸臣们商议着举国大事,在一旁坐着的苏秦,却在这个时候,想到了别处。

   六国谋秦,齐楚燕韩赵魏,楚国十万盾甲军,已经全军覆灭,这消息也必定传回到楚王跟前了,这就等同于,六国大军,已经只剩下五国了,楚国的参与感,将大大降低。

   这对楚王来说,摆在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

   要么继续发兵增员,继续六国谋秦,抗击秦人到底,二,要么就这样算了,也不发兵了,就隔岸观火。

   苏秦觉得,结束战争的机会来了。

   “丞相,我倒是觉得,该在此时,连楚也,大战到如今,我秦已是胜者姿态,是到设法结束七国之战的时候了。”

   结束战斗?

   樗里疾略微有些疑惑,但旋即就想得明白。

   战争只是手段,又不是目的,目的达到了,就需要想办法结束。

   此战,纵然秦国大胜,那也对楚国所求不多,与楚联盟,则可以分散六国,是个好选择。

   “还请外交令细说?”

   他知道,苏秦一直是不说则已,一说必定是有成熟的计策。

   “七国之战,此战一开,首先在宜阳与太行径交战,战至今日,除了匡章入河东外,两方主力,已在战至大梁城下,这说明六国,是在溃退,我秦是在勇进,此为其一。

   其二,既然六国即将落败,那六国国君,也当看到,纵然集合六国之力,也非我秦人之敌,纵然再对我秦,也是徒然,徒然之举,不如不举,免得劳神费思空欢喜,因此,可乘机说于楚王,连秦而罢手。

   其三,楚国朝堂不一,政令不齐,群臣之间,多思内斗,不明外强,当年楚王迁都寿春,就已经失去了统治力,后来盾甲一军有成,楚王重掌大军,方才有如今之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