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在秦国做武王

第四十章 使义渠

我在秦国做武王 陈四奇迹 2050 2024-05-30 14:42

  义渠,乃是戎狄一支。

   一直以来,就雄踞秦国北方。

   这一支戎狄,与陇西那些戎狄,还是区别很大,以至于义渠戎,早就和陇西的戎狄们,断了联系。

   最开始,义渠人和他们的祖先一样,都是游牧民族,通过打猎和游牧为生,自大周立国以来,义渠这一支,经过了七百年的发展壮大,他们向中原文化学习,早已非单纯的游牧民族了。

   在春秋之时,义渠人就已经开始,建立起了自己的都城,建立起了自己的城池,划定了自己的国界。

   到了如今,义渠大大小小的城池,早已过了半百之数。

   当然,也不全是大城,上千人的小城,也谓之一城。

   半耕种半游牧的状态,几乎要将义渠人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义渠人,还秉承着祖先的荣耀,在马背上为生,他们在义渠的北方,占据着大片的肥美的草场,掌握义渠绝对的权势。

   而在在义渠的南方,已经形成了耕种的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的城池,遵循着日出耕作,日落回城的生活习惯,学习了秦人的耕种之法。

   义渠国,由众多狄戎氏族组成,其公族乃为义姓,又为狄戎之国,所以以狄为氏,到了现如今,又将这个狄字化成了翟,这也是全面向华夏学习的表现吧。

   嬴荡为什么对义渠戎是心心念念,而对陇西戎狄,只求他们不生事就行了,这是因为义渠很大一部分,已经和耕种民族区别不大了,可以将他们彻底纳入秦土。而那些陇西戎,就只会骑马,大多数还不擅长耕种,现在收编了,是一点用都没有。

   三十年前,义渠国向秦国称臣,义渠王成了如今的义渠君。

   年轻的嬴稷,可从来没有到过这些地方。

   他原以为这里会与秦国,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义渠,乃是异族也,何为异,不同就是异嘛。

   但今日之所见,完全颠覆了他的想法。

   北上出了秦国地界,直接入义渠境内,还是和关中一样,只见阡陌纵横,数百里的沃野之上,尽是黔首农人,在忙着收割。

   不管是他们所用的工具,还是他们的穿着打扮,甚至言谈举止,看似都与秦人一般无二,唯一的区别,就只是他们没有被纳入秦国户籍罢了。

   在阡陌之中,平地之上,还有一座座的城池耸立。

   城池有大有小,但无一例外,都是黄土铸造,样式和秦国保持一致,他们的生活作息,完全就和大周一样,日出出城,日落回城,耕种于野,居住于城。

   这让嬴稷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他们就是秦人,他们就是大王的子民,他要以和而治理这些人。

   秦国使者的阵容,可谓之豪华,这一路过去,足有车驾五辆,上百的郎官。

   郎官一半部族,一半骑士,各个准备精良,步伐矫健,车驾俱是两驷拉动,顶圆如天,车方如地,上面还有精美的漆器为装饰。

   再怎么说,嬴稷此番代表的是秦国,代表的是秦王,他是去示威去的,那就一定不能显得寒酸了。

   这一百郎官,尽皆是装备精良的秦国猛士,他们由秦王亲卫、五百主白庆亲自率领。

   今年未及三十的白庆,已经留起了长长的胡须,别说是秦国,就是整个天下,也就只有他随秦王最久。

   当年都督白起攻打郢城之时,就是他来回在传信,让止戈君开城投降,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历练,他早就已成长起来了,成为一位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

   此番出使,秦王亲自挑选他为护卫,就是看中了他的能耐。

   从咸阳到义渠王城,有十日的路程,这一路上,上百人旌旗鲜明,步伐整齐,踏过义渠的大地。

   他们不要求快,他们只需要有威就足够了,至于义渠人,可以让他们再等上一会儿,毕竟主动权,可在秦国的手中。

   经过了这边沃野,翻越了一片山地,到了这里,耕地就慢慢地少了起来,相应地,城池也慢慢地少了起来。

   远处高高矮矮的山地之上,遍布牛羊和马匹,这里已经远离秦国关中,好像风景到了这里,完全变了一个样。

   他们顺着一条大河而上,穿过一处河谷,终于来到了一片原野之上。

   这里就是义渠都城,郁郅城的所在地,义渠人的先祖,崛起的地方,它有一个很朴素的名字,放马原。

   嬴稷站在车辕之上,朝着四方望去。

   在这片原野之上,矗立着一座城池。

   那座城池,立在极远处的荒山脚下,它比起华夏诸城,是一点都算不得宏伟,但它胜在坚固,胜在高壮,好似这千百年,就一直立在这里一样。

   在这片原野之上,已经很少能看到田地了,只有在顺着那条河流、流经的河谷里,才有不多的农田,而在嬴稷的眼前,就只有一片草场,还有数之不尽的牛羊和马匹。

   到了这里,他才能看到义渠人本来的面目,嬴稷的心中,忽然间有一种明悟,大王常说,义渠攻取容易,但治理很难,或许是因为这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