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少帝成长计划

第307章 故安侯嘉

少帝成长计划 中丞佐吏 2054 2024-05-30 14:42

  “荥阳一战,故安侯可谓扬我汉室之威,便是朕,亦赞叹不止啊~”

   道出一句略有些做作的开场白,刘弘又简单关心了一下申屠嘉的身体状况,便开始直入正题。

   “卿久离长安,此任内史,可有政令不通之忧?”

   其实,在申屠嘉于十二月中旬抵达长安之后,刘弘就已经召见过一次申屠嘉。

   只不过当时,申屠嘉连内史的状况都还没摸透,刘弘也不好下达什么指示,只求申屠嘉能尽快理清内史的事务,为开春后宿麦的耕种、收获做好准备。

   但很显然,申屠嘉的表现,远远超乎了刘弘地预期。

   “承蒙陛下挂怀,臣不敢有一日懈怠。”

   “自臣至长安已近半旬,内史有司凡六百石以上之官佐,臣均已会面。”

   就见申屠嘉稍有些拘谨的拱手一拜,旋即语气淡然道:“今内史,虽不敢言复往日之利,然臣于内史之政务,当算得上知晓···”

   闻言,刘弘露出一个深达眼底的笑容。

   “如此甚好,甚好···”

   虽然之前就对申屠嘉‘在短短半个月厘清内史’的事有所了解,但当申屠嘉以一副满是自谦的口吻,说出那句‘算得上知晓’时,刘弘还是止不住感叹起来。

   “到底是在历史上,曾官至相宰的名臣啊···”

   或许听上去,在半个月摸清内史的状况,并不是值得什么称道的是,但申屠嘉那句毫不经意的话,放在后世绝大多数朝代,都很难找出一个能完成的臣子。

   ——半个月之内,内史属下六百石以上的官员,申屠嘉都已经进行了会晤!

   要知道内史一职的‘内’字,指得是关内!

   准确的说,整个关中,在理论上都属于内史直接领导;就连丞相府发往关中各地的公文,都要在内史这里过个手。

   或许单从人数上来看,长安中央人员最臃肿的部门,是坐拥官奴十数万的少府;但若是说,哪个属衙麾下的‘六百石及以上’官员最多,那无疑便是内史。

   六百石,在汉室官场算是个分水岭——六百石及以上,意味着起码是一个小县的县令,虽然权力不大,但好歹也算的上的独当一面,守牧一方。

   而六百石以下,即便是在偏远地区,也意味着县衙副职,或司曹主官。

   在朝堂有司属衙中,六百石及以上的编制,丞相府有万石的丞相一人、千石的丞相司直一人、比千石的丞相长吏一人,以及比六百石的丞相征事二人。

   御史大夫属衙,除了万石的御史大夫一人、千石的御史中丞一人外,也只有六百石的侍御史员十五人。

   三公如此,九卿属衙也好不到哪去——除了内史和少府之外,绝大多数九卿属衙,秩在六百石以上的,也大都只有作为主官的九卿本人,以及副官一到三人而已。

   少府作为九卿最臃肿的行政单位,除了作为主官的将作大臣(少府卿)之外,还有秩千石的长监一人、比千石的少监二人,负责六尚的六百石主官六人,以及负责六丞,比六百石的丞令六人。

   一卿、三监、六尚、六令、十五属的少府,已经算得上足够臃肿,六百石以上官员足够多了。

   但与内史相比,少府这不到二十个六百石以上官员,根本就不够看的。

   撇开中二千石的内史本人,以及秩千石的两个令丞不说,光是内史麾下的中尉,就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明明不是九卿,秩禄却达到匪夷所思的真二千石!

   即便是再往下一级,受中尉调遣的中郎将,秩禄也达到了比二千石。

   要知道真二千石的行政待遇,是比同诸侯王相的!

   即便是中郎将比二千石的等级,也是与都尉、光禄大夫这样的高官显位比同。

   更恐怖的是:中尉麾下,不只有一个中郎将。

   ——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三人,分掌中郎,秩皆比二千石!

   光是这种‘一个九卿属衙有五个二千石’的状况,就足以说明内史的状况了。

   除了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之外,中尉麾下,还有车郎中将、户郎中将、骑郎中将等三位‘郎中将’,分掌那些花钱赀官为郎的郎中,均秩比千石

   一个中二千石(内史),一个真二千石(中尉),三个比二千石(中郎将),两个千石(内史丞),三个比千石(郎中将)——这够多了吧?

   还不止!

   ——分属三部中郎将统辖的中郎,也统统都是六百石!

   而中尉属衙的中郎,人数通常会维持在一百到一百五十人之间。

   大多数情况下,中郎外放都是可以直接为将领,甚至出任一郡之郡尉的。

   在这个群体中,出现过很多名垂青史的将领——迷路将军李广、将军栾布、程不识等猛人,都是从中郎成长为名将的典范。

   而这百余位六百石,还只算了中尉属衙而已···

   除了中尉属衙之外,内史下辖,还有许多独立的行政单位,拥有六百石级别的主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