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上将邢道荣

第326章 兵发丹阳

  建安二十一年。

   夏。

   就在荆南军歼灭鄱阳湖上的江东军时,北方,并州太原郡。

   ‘得得得得’

   急促的马蹄声响起,数名轻骑正一脸急色,向边防守军驻扎地奔驰而来。

   巡逻士卒认出是军中斥候,当即上前迎接,并引入驻地,见到了此地驻防守将。

   “尔等此番深入草原,可探的什么军情?”

   守将问道。

   “将军,草原发生重大变故!”

   一名斥候抱拳说道:

   “去年下半年和今天春夏两季,鲜卑灭南匈奴,现正在统筹草原各部,准备秋季南下侵犯中原!”

   “什么?”

   守将闻言一惊,面色凝重,盯着这名斥候沉声问道:

   “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

   斥候拱手报道:

   “南匈奴已被彻底打散,编入鲜卑各部,据闻,此次南下,以步度根部落为首,估计会有二十万左右的骑兵!”

   “步度根部落?二十万骑兵?”

   守将喃喃自语,面色愈加凝重。

   这些年,北方鲜卑愈发势大,先是吞并被张辽驱逐到北方的乌桓部落,然后不断蚕食草原各部落,已经成了匈奴之后,大汉北方最大威胁。

   但鲜卑并没有统一,而是以部落形式存在,众多小部落依附大部落组成不同的势力。

   当下,鲜卑有二大主要势力,即代郡、上谷北部的轲比能部落,以及他们太原郡北部的步度根部落。

   此外,就是一些分散在辽西,右北平的联盟小部落了。

   根据斥候来报,守将迅速判断出,这次收编南匈奴,准备再次南下的鲜卑,正是太原郡北部的步度根部落。

   “尔等休息一天,明日一早出发,前往许都,向丞相府汇报军情!”

   略作思忖,守将对这名斥候吩咐道。

   ……

   庐江。

   “主公!”

   庞统对邢道荣说道:

   “鄱阳湖之军即灭,我军下一步就是夺取丹阳郡和吴郡,速度一定要快,不能让孙权和周瑜有回军支援的机会!”

   “嗯!”

   想到即将灭江东,邢道荣就一阵兴奋,全身热血止不住的涌动。

   不,不是灭江东,是收取扬州,毕竟,等夺下丹阳郡和吴郡,长江以南将全数归自己,到时候,孙权也没资格说自己是江东了。

   “曹操去年遭遇四面围攻,一度危在旦夕!”

   庞统说道:

   “但经过一年交战,中原局势已经稳下来了,至少,没有倾覆之危,这种情况下,颍川更加难下,吾料周瑜迟早会打消灭曹之念!”

   “一旦周瑜消了灭曹之念,其必会和曹操议和,然后大军返回江东!”

   庞统表情严肃,说道:

   “现在是夏季,最多一季,也就是秋季,我军必须攻克丹阳郡和吴郡,然后屯兵于建业,阻挡孙权和周瑜南归!”

   “士元所言,正合吾意!”

   邢道荣点头说道。

   的确,去年看似危在旦夕的曹操,经过一年的鏖战,基本完全稳定下来了。

   据北方探马源源不断传回来的情报,曹操的情况,一直在好转。

   长安方向,文有太守钟繇、贾诩、陈群等,武有夏侯渊、张合之辈,依托高大坚固的长安城池,防守坚不可破。

   马腾虽有三十万大军,猛将众多,攻打长安一年,也看不到什么成效。

   而出兵汉中的刘备大军,虽然文有诸葛亮、法正之流,武有张飞、赵云之辈,但汉中初定,军力和士卒精锐程度,都比不上对面的曹操。

   上庸关中,曹操亲自驻守,有荀彧、荀攸、程昱等文官,许褚、徐晃等猛将,更有驰名天下的‘虎豹骑’在,纵使孔明足智多谋,也无可奈何。

   幽州方面,面对咄咄逼人的‘白马义从’精锐骑兵,司马懿建议夏侯惇据城而守,消除骑兵优势,再徐徐图之。

   这个策略,已经初见成效,至少,公孙康已经无法再扩大进攻步伐,被牢牢的堵在了涿郡,无法进入冀州。

   孙权在青州倒是比较顺风,对面的藏霸,曹洪根本挡不住,一退再退。

   不过,据说涿郡局势稳定下来后,夏侯惇部派出了援兵,正和孙权鏖战于黄河渡口乐陵一线。

   周瑜则被堵在颍川,暂时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所以说,到现在,除了孙权和周瑜的进攻依然犀利外,曹操的压力已经大幅缓解。

   面对如此局势,哪怕周瑜再怎么自负,也要开始考虑后路了。

   所以,留给邢道荣夺取丹阳郡和吴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好在周瑜即使想退兵,也得问问曹丞相愿不愿意!

   如果其他地方都稳定了,曹操会忍受豫州,徐州,青州这三个富饶之州被孙权占据?

   “士元!”

   邢道荣双手摩擦了一下,眼带激动,说道:

   “等夺取了丹阳郡和吴郡,我军是否可以和曹操进一步联盟,进军中原,和曹军合围孙权和周瑜,若成功,至少可再获一个州?”

   所谓得陇望蜀,莫过如此,既然能夺取整个长江以南,为什么不进一步,在中原搞一个地盘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