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辅炎汉

第115章 大战前夕4

辅炎汉 南乡书生 2110 2024-05-30 14:42

  黄盖看着探子远走背影,嘴角微微上扬,喃喃自语道:“哼哼,今日便是我黄盖,名扬天下之时!”

   黄盖跟随孙坚出生入死,虽屡立战功,可出了江南根本无人相识,极少人听闻他零陵黄盖威名。

   可世上谁人不想提三尺长剑,立不世之功,名可垂于竹帛之上?

   但世人盛传的是,九原吕布、解良关羽、涿郡张飞、吴郡孙坚等人威名。

   他黄盖也自认为,不如孙坚也就罢了,其余几个不是背主之徒,便是杀猪亡命之辈,也名声在他之上,简直就是耻辱!

   只是奈何他一直没有大功,也不曾如张飞一般,当阳一战成名。

   但是今日,机会就在眼前!

   只要他的计策奏效,曹操数十万大军败退,他的名声一举传入中原。

   届时宇内传唱,天下豪杰无不视其位标杆,顶礼膜拜!

   同样他也可借此机会,一举成为与程普、周瑜二人同级别,不在是他人麾下。

   周瑜立过的战功,他几乎都有,甚至还不比周瑜少。

   而今对方砌墙的砖头,后来者居上,任谁都不会舒服。

   别看他此时对周瑜之将领无所不从,那也只是因为周瑜是他上司。

   作为一个久经沙场,合格的将士,他知道军令为上。

   且周瑜,也未曾下过乱命,故而黄盖并没有表现对周瑜不满。

   但此并不能意味着黄盖服气。

   一旦有机会,黄盖绝对不会屈就周瑜之下,受其调遣!

   黄盖也相信,只要曹军败北。

   他的火攻之策功劳,必然无法泯灭。

   周瑜充其量便是决策之功,已及调兵遣将之功,而首功依然在他身上。

   如此以大功、威名一跃而上,绝不可能还不能为一军统帅,继续受其他人差遣。

   而探子得到黄盖消息后,马不停蹄的回到自己住处,秘密派遣人员前往乌林,将周瑜欲要动兵,黄盖被人怀疑之事告知曹操决断。

   事态急迫,已经到了不得不发之时,容不得任何拖延。

   被探子派遣的细作,在隐藏在四野的江东军探子眼中,匆匆逃向乌林曹营。

   乌林曹营气氛,一扫以往因疫病横行的低落士气,各个精神抖擞,在营内穿梭!

   此因曹操感觉时日拖延太长,距离建安十四年,也只有一个多月而已,大战早晚必定爆发,为了避免被人打的措手不及,所以严令三军将士强打精神,面对接下来的战争。

   低落的士气,对于战争而言,极其影响战力。

   在处决了数十人,杀鸡骇猴之后,颓势大有好转,不见往日沮丧!

   但也仅此而已,想要真正的恢复士气,单凭高压政策,绝对无法遏止。

   细作的到来,曹操再次召集文武,齐聚中军大帐,端坐上首的曹操听着细作一一交代清楚。

   “而今联军情况便是如此,大兄命我前来,请明公决断!”

   曹操听后顿感头痛欲裂,轻抚额头,歪着脑袋看了左右一眼,咬牙问道:“诸公以为如何?”

   群臣听后,相互交头接耳,在帐内窃窃私语,相互之间交换自己的看法,各自印证一番。

   头痛欲裂的曹操,也管不得闹哄哄的大帐,而是放任自流,任其各自商谈。

   良久之后,众人声音也渐渐落幕,曹操强打精神问道:“诸君可有决断?”

   韩浩率先挺身而出:“启禀丞相,臣窃以为联军屯居江南数月,钱粮所耗无算,而江东远不如中原地大物博,难以支撑大军久留。

   是故有此决断,乃理所当然,我等需做好应对,以免大战突来,仓皇面对。

   即使黄都尉之言有虚,我等只需用心防备,有益而无害,伏望明主决议!”

   韩浩的想法极其简单,便是以逸待劳,等待联军先下手为强,曹军再后发制人,面对一切突来的状况。

   至于说黄盖之言有假,是鉴于大多将领不会选择夜战,所以一时难以确定,这个消息真假。

   不过介于有备无患,只要防备好,也就无所谓真假。

   “臣不敢苟同,我军数十万屯于江北,岂可任人欺凌?”曹植年轻气盛,哪里会认同这等方法?

   别的不说,就说现在加上赵俨所督七军,合兵力最少也有十万以上。

   面对数万大军,而且内部不合的联军,居然只能靠防守。

   要是日后传扬出去,堂堂朝廷数十万大军,代表着天下大势,面对数万只能靠阴谋诡计的乌合之众,居然束手无策。

   岂非贻笑大方?

   曹操听过曹植的话,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却很快被脑袋传来的阵阵疼痛感所掩饰,继续问道:“诸公可还有异议?”

   曹植的想法太过理所当然!

   朝廷大军代表着大势的确没错!

   可眼下的将士,不一定有联军战力强,如此盲目乐观,如何能够继承他日后位置?

   反而韩浩之策,虽然略显懦弱,但不失为稳妥之策。

   首先两军交战,并非拍脑袋就行,更不是说谁抢占先机就是胜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