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辅炎汉

第145章 三不朽

辅炎汉 南乡书生 2112 2024-05-30 14:42

  不过张鲁如何晓得,那不过是刘玄为了忽悠他,从而根据佛家口号,强行缝合,咋一看的确有那么一丝韵味。

   当世学说理论,多为唯心那一套,哪怕强行缝合,其实有时候也并不违和,反而显得颇具道理,诚乃大道煌煌之言。

   刘玄见张鲁不为所动,心中便有了算计,还未等张鲁开口,便抢先道:“张汉宁可知何谓长生?辅汉公,又何以成就天师之位?”

   刘玄前一句还好,正常的抖小机灵说法,丢个看似非常深奥的问题,然后吸引他人注意力。

   至于后面一句嘛!

   张鲁听后嗤之以鼻,张道陵如何成为天师,他会不知道?

   如果不知道,那还配做张道陵的孙子?

   当然,张鲁不可能直接就说:“我爷爷是自封天师,拿来忽悠愚民的。”

   如果这样说,那就显得太打脸了,他需要的是继续维护张道陵的神圣身份,不容许有任何玷污。

   既然刘玄这样问,要么就是刘玄自己都不知道,张道陵是如何成为天师,要么就是对方有心维护他们天师道,继续给张道陵贴金面。

   这样一来,张鲁也只能顺着刘玄的话说:“鲁才浅学博,未审高明有何见解?”

   “长生者,顾名思义,永世长存,世人万代不忘,而非肉身长存。

   如三王大德,文、武、周、姜、孔、孟、老、庄……此辈皆可谓之长生永存,或如黄帝、太一……历代大德天子等,受万民香火,此亦可谓长生永存。

   而非如胜国吕政,本朝孝武、淮南刘安等,追逐玩铅弄汞,与术士混于一途,本末倒置祈求长生。”

   在刘玄看来,长生不是指肉体长生,而是灵魂长生,名可以垂与竹帛,后世子孙人人传唱,享受万世香火祭祀,自然可谓长生。

   反倒是秦始皇,汉武帝,分明就是舍本逐末,不去安抚百姓,治理天下,反而耗费大量物资,进行修道长生,毁坏自己昔日之德。

   劫数来时无法渡过,如秦始皇身死成咸鱼,二代而亡国,如孝武嫡子被构陷,储君位相移,国朝动荡,死后陵庙数次被撅。

   用穿凿附会的说法,这可都是晚年不详。

   古代大凡修长生的皇帝,基本上都是独夫民贼,没有例外的。

   哪怕政绩斐然的梁武帝,也搞出个南朝四百八十寺,让朝廷出钱将他从寺庙赎回。

   大量钱粮、物资全部归有一个泥塑雕像,以自诩化外之人,却享受红尘富贵的假僧侣。

   这也是菩提达摩见到梁武帝之后,连夜一苇渡江北上嵩山,苦研佛法的原因之一。

   因为梁武帝行为在达摩看来,是在舍本逐末,实在是不可取。

   因此刘玄也会有这套缝合理论。

   说完长生,刘玄紧接着又说张道陵:“至于辅汉公天师之位,恕玄直言,恐怕在尔等心里,不过是张天师愚弄百姓把戏,自称授老子点化,自此羽化飞升吧?”

   当刘玄说出之后,张鲁、张琪瑛以及张鲁身旁数人,脸色皆有不善。

   刘玄明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却在大庭广众之下戳破,那五斗米教神圣性何在?

   这样发问,他们自然不能顺着回答:“皇考确系为老子点化,成就天师之位,阁下何来先祖愚弄百姓一说?”

   “既然如此,那道祖何故点化辅汉公,而非灵真公(张衡)?亦非黄堂?”

   刘玄问出前一句话之时,就已经等着张鲁等人回答,无论对方怎么回答,他都有说法应对。

   “这……”张鲁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应对。

   张琪瑛接话道:“家父、皇考修行未深,不足以受老子点化!”

   刘玄摇头:“非也非也!”

   “何意?”

   刘玄莞尔一笑,随后接着说:“在下窃以为,辅汉公之所以受道祖点化,乃是有成就三不朽,故而羽化飞升,成就天师之道!”

   “何谓三不朽?”

   三不朽他们不是不知道,只是不知道刘玄何意。

   也更想听听,刘玄还有什么穿凿附会解释。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叔孙豹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刘玄直接就将,儒家三不朽,往张道陵身上套,也不管对不对,反正能够自圆其说便是了。

   “着呀!”刘玄一言,如同黄钟大吕,张鲁等人一听,脑袋嗡嗡嗡开始做响,心中震撼不已。

   没错呀,我正一道可不是什么邪教,我们老祖可是三不朽,证道纯阳的天师,只不过凡夫俗子不懂而已。

   这下子,张鲁看刘玄的眼光,变得和善起来。

   因为刘玄给张道陵贴金,引儒家《春秋》之言,帮助正一道变得神圣。

   从此以后,张鲁也可以名正言顺,跟别人说:“我爷爷可是成就过三不朽,然后被圣人钦点,羽化登仙的,可不是什么邪门歪道。”

   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我爷爷在山中修行,一日悟道,被太上点化,才白日飞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