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辅炎汉

第178章 争执不下

辅炎汉 南乡书生 2137 2024-05-30 14:42

  刘备更加错愕,只听说有人嫌官小,还没听过有人嫌官大的。

   身居主簿,大司马府内外之事,公文、条例,皆要从刘玄之手经过,可每日讨好之人,络绎不绝,这等好事刘玄不要,反而去当一个区区县令。

   这也算是蝎子拉屎——毒一份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刘玄对于政务处理,的确不行。

   除了各种献策,以及建言之外,处理公务并不是很精通,很多事还是要经过诸葛亮再次调整,才能真正施行。

   当然,这也是正常之事。

   刘玄自出士以来,先入江东、后进许都、再入汉中这才折回,期间没有碰过一次政务。

   而且刘玄读书之时,学的只是《左传》,又不是处理公务,而刘备却突然授主簿一职。

   而刘备统辖四郡,每日需要处理之事,做少以百斤竹简而论。

   若是民生、计算刘玄倒是可以信手拈来,可若涉及军事之类的,那可就直接抓瞎。

   虽然待在大司马府,成长速度会很快,但对刘玄而言,不过是揠苗助长。

   说句拽文的话,那边是才不配位!

   政务不是读几本书就能明白,这是需要亲手实施的。

   诸葛亮在刘备手上,可是待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有了正式岗位的。

   而且诸葛亮自己天资卓越,又兼之其在荆州多年,于荆州施政一事,可谓耳濡目染,多少有些见地。

   刘玄不同呀。

   他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只不过多了一些历史知识而已,对于民政他也只不过是,按照历史知识,然后瞎套罢了。

   真要让他独当一面,早晚就会翻车。

   就连明朝,以政治治国的国家,新科进士一般都需要观政,或者待在进城待授。

   等到朝廷分发岗位之后,这才带着幕僚上任。

   刘玄这是什么?

   等于考中进士之后,直接授内阁大学士兼六部尚书,参赞机要之职。

   这能玩得开?

   刘备现在事物肯定没有明朝多。

   但其中之理,则是大致相同。

   且明朝内阁大学士也不会直接任用新科进士,一般都会让他们在翰林院熬资历,结交党羽,学习成长。

   然后再塞到六部当侍郎、尚书,再经过大家推举,这才皇帝亲信的岗位。

   而刘玄则省略了所有过程。

   没出乱子,已经是刘玄有足够多的历史知识,往上瞎套的功劳了。

   听到刘玄此言,刘备愣神醒来之后,调侃一句:“君亦图宰辅邪?”

   刘玄笑着回答:“不欲为宰辅之官吏,何言善吏好官?”

   “哈哈哈!此言甚是有理!”刘备听到这番谬论哈哈大笑,盖因刘玄之表现,心直口快,不似狡诈之徒。

   故而刘备不禁抚手大笑,甚至还夸赞刘玄一句,可刘备始终还是有点不舍:“君所言固然有理,然时世变异,岂可一概而论之?卿又非犯错,孤如何能够贬谪?是故所请不允,日后切勿再言!”

   刘玄固然现在对政务不是非常熟稔,但只要在岗位之上多加历练,早晚就会熟悉。

   政务嘛!无非就是那几种,会分蛋糕即可。

   是故《尚书·周官》有云:「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宗周三公职能非常简单,那就是论道,经济邦国,辅佐天子调和治理国家之事。

   与明朝有着“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十六字职能的内阁大学士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国家疆土扩大,战争变得频繁,人口直线上涨,庶务也变得繁杂,由此三公加开府职能,为君上分担政务。

   不过眼下的大司马府,则并非有这么多事情,正是学习好机会。

   一旦刘备立国,刘玄直接可以一跃入三公九卿,辅佐天子。

   这也是汉代历来升迁习惯。

   比如东宫官吏,陪着太子一起历练,熟悉东宫小朝廷的政务,一旦太子成为天子,这些潜邸旧臣基本上都有着飞跃进步,最次也是封疆大吏,主政一方。

   正因为有这种速度飞升,刘玄这才不愿。

   按照时间推测,不出意外的话,十有八九刘备麾下会在最多十年之后,劝刘备称王称帝。

   那个时候刘玄才多大?

   不到三十岁而已。

   而刘备却垂垂老矣。

   那个时候,作为帝王心态的刘备,会不会疑心?

   这点并不好说。

   作为谋身而言,刘玄遂拜辞:“敢问主公今岁几何,臣亦几何,嗣主有几何?

   今明公以高官待之,他日臣若辅佐尊驾扫平天下,朝廷如何封赏下臣?

   裂土封王分列家国,导致国家再次陷入离乱?或是陶朱公告少禽:‘狡兔死,走狗烹;蜚鸟尽,良弓藏?’”

   刘备听到此言,一拍桌案:“汝以朝廷乃勾践乎?”

   “非也!”刘玄摇头否认,接着又道:“臣尝闻,夫人臣者,进退有据,谋身佐君;人君者,奖赏有度,心怀天下。

   今明将军厚赏在下,而臣不知进退,岂非为来日埋藏祸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