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青州攻略!
青州,管亥和张燕两人分兵两路,北海孔融张清已经给孔融打过招呼,孔融也知道张燕和管亥两人是张清埋在青州的暗桩,所以对于济南郡,平原郡以及齐郡三郡的求援孔融都以陶谦的威胁来推迟。
泰山郡,管亥率领八万大军攻打济南郡。
张燕率领四万大军攻打齐郡,齐郡很富足,所以张燕想要把齐郡打下当做自己的粮仓。
同时齐郡的兵力也不足,只有不到五千的守军。
所以张燕很快便攻打到了齐郡的临淄。
夏代以前,临淄曾经为爽鸠氏族部落聚居地。爽鸠,是一种猎鹰,为东夷少昊鸟图腾部落联盟成员之一--爽鸠氏的图腾。爽鸠氏,在少昊鸟国里世代担任司寇,主管司法,负责缉捕盗贼。
夏代,临淄为季荝氏族部落居住地。季,兄弟间排行最小;荝,意思是乌鸦嘴。由此可知,季荝氏是以乌鸦为图腾的部族。
商代初年,临淄为逢国属地。逢国的创始人是逢伯陵,为炎帝的裔孙,姓姜,名陵或伯陵,是殷商时代东夷、齐地姜姓氏族的首领,因建立逢国又称之为逢伯陵。
商代末年,临淄为薄姑国属地。薄姑国为嬴姓,都治在博兴,地域在今博兴、桓台、临淄北部一带,商末打败逢国,在淄水流域建国。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公元前1045年,封太公姜尚(公元前1045年-公元前1015年在位)于齐地,建立周代齐国,都治营丘(今临淄)。传齐丁公姜汲(公元前1014年-前1010年)、齐乙公姜得(公元前1010年-前?年)、齐癸公姜慈母,至齐哀公姜不辰(公元前?年-前867年)。齐献公即位后,复都营丘。为防备纪国入侵,他加固扩建了营丘城。因为扩建后的营丘城东城墙濒临淄水,沿河而建,所以齐献公就顺理成章将营丘城改名为临淄。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设临淄县。属齐郡,郡、县治所均在临淄。区境东部属齐郡东安平县(县治在今皇城)。
西汉时期,临淄为齐国王都、临淄县治所在地。公元前127-前117年,临淄为齐郡郡治、临淄县治所在地。公元前117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封次子刘闳为齐王,临淄复为齐国王都、县治所。公元前110年――公元8年,临淄复为齐郡郡治、临淄县治所在地。西汉时期,区境分属临淄县、东安平县(先属齐郡,后属菑川国)、西安县(县治在今南高阳)、昌国县(县治在今张店沣水镇昌城村)。
新朝王莽时期(9年-25年),9年,王莽改临淄县为齐陵县,属青州济南郡。临淄为济南郡郡治、齐陵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齐陵县、东安平县(属菑川国)、东宁县(西安县改名,今南高阳)。
东汉时期,临淄还是青州州治、临淄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东安平县(属北海国)、西安县。
三国时期(220-265年),临淄为魏国青州州治、齐郡郡治、临淄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东安平县、西安县、新汶县(240年设,县域在今临淄西部)。
西晋时期(265-311年),临淄为西晋齐国王都、青州州治(311年后迁广固,今青州尧王山东南)、齐郡郡治、临淄县治(311年后迁广固)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东安平县、西安县。
东晋、十六国时期(317年--420年),临淄为齐郡郡治所在地。其中311年-323年属前赵;323年-350年属后赵;350年-355年属东晋(齐公段龛);355年-370年属前燕;
370年-383年属前秦;383年-399年属东晋。以上各朝青州州治、临淄县治均在广固。399年-410年,临淄为南燕国燕都尹所辖附郭首邑。410年-420年。临淄属东晋,仍为齐郡治所,青州州治、临淄县治在东阳(今青州市北关)。
南北朝时期(420年--581年),临淄为齐郡郡治所在地。其中420年-469年属南朝宋;区境分属临淄县(县治在青州市北关)、高阳县(属侨置冀州高阳郡,县治在今南高阳)、广川县(属侨置冀州广川郡,县域在今临淄东南部)、重合县(属侨置冀州渤海郡,县域在今临淄北部)、鄃县(属侨置冀州清河郡,县域在今临淄西南部大武、金岭一带)、安次县(属侨置冀州清河郡,县域在今临淄西部,今稷下街道安次村一带)。469年-534年属北魏;534年-550年属东魏;550年-556年属北齐。556年,北齐撤临淄县,至577年,临淄区境分属北齐青州齐郡益都县(县治东阳)、高阳县和贝丘县(县治在今淄川)。577年-581年,属北周,区境仍分属上述三县。
隋朝时期(581年--617年),581年-596年,区境属隋青州益都县、高阳县和贝丘县。596年,重设临淄县,至607年,区境分属隋青州临淄县、高阳县、时水县和淄州淄川县。607年,高阳县、时水县并入临淄县,属北海郡。淄川县属齐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