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这个大汉我还能扶

第三百三十九章 天下诸侯伐袁术!

这个大汉我还能扶 等你等你 2027 2024-05-30 14:42

  颍川郡,张飞率领先锋大军已经抵达颍川郡,长社县。

   虽然颍川郡在刘岱投降时便已经归属朝廷了但是这些年以来还是归属刘岱管理,刘协不想留下对同宗同族不好的名声。

   刘岱虽然不成对刘协有什么作用但是还是让刘岱为其驻守颍川郡。

   颍川郡其实很复杂,不少大家世族都在颍川扎根,比如颍川的荀氏便在颍川郡的颍阴,同时长社钟氏,鄢陵庾氏,禹州方氏,鄢胡康氏,颍川陈姓,许县许氏。

   正是因为世家云集,所以三国颍川可谓人才集中地,名士“摇篮“了。

   三国时期到魏晋朝时期,要说对中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颍阴荀氏了。东汉时期的荀淑品行高洁,学识渊博,乡里称其为“智人“,曾征拜郎中,再迁升当涂长,当时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他为师,后出为朗陵侯相。荀淑办事明理,人称为“神君“。

   他的8个儿子,并有才名,人称“荀氏八龙“,其第六子荀爽最为知名,官至司空。

   荀淑的孙子荀彧、荀谌、荀衍、荀悦,从曾孙荀攸等人,都是汉魏之际的风云人物和曹魏集团的重要谋士。荀彧,汉末先依附袁绍,发现袁绍不能成大事,便投奔曹操。

   为曹操出过不少主意,最有远见的是迎献帝到许。不久任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成为曹魏集团中重要的谋士,曹操把他比作张良。曹操迎天子都许,召荀攸为尚书,不久又任为军师。荀攸随曹操南征北战,屡献奇策,在曹操统一北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荀彧长子荀恽官至虎贲中郎将,娶曹操之女为妻,三子荀俣曾任御史中丞,五子荀诜曾任大将军从事中郎,六子荀顗,历任司空、司徒、太尉等职。

   与荀顗同时,荀爽的曾孙荀勖在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过程中,追随司马昭左右,帮助出谋划策。西晋建立后,累官光禄大夫、仪同三司。

   荀勖有10个儿子,其中荀辑、荀藩、荀组较为有名。荀辑官至卫尉;荀藩累迁尚书令、司空;荀组曾任司空、太尉。荀藩之子荀邃、荀阆,荀组之子荀奕,亦是两晋之际显名一时的人物。晋室南渡后,荀氏逐渐衰微。

   当然这只是颍川其中一个世家对中原的影响,但是颍川钟氏在三国时期也出了很多人才。

   长社(今长葛市)钟氏是魏晋时期颇有影响的世家大族。早在东汉时期,钟皓以诗律教授门徒千余人,朝中多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拒绝了。

   钟皓因德行高尚、学识渊博,与陈寔、荀淑、韩韶并称为“颍川四长“,为当时士大夫所倾慕。钟皓的两个儿子钟迪、钟敷因桓灵之世的“党锢之祸“而终身不仕。到了他的孙子钟繇,终于重振家风,使钟氏成为曹魏时期举足轻重的世家大族。

   钟繇东汉末为黄门侍郎,遭逢李傕、郭汜之乱,奉献帝归曹操。后为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为曹操经营关中,招集流散,使生产逐渐得到恢复。

   曹丕代汉,任为廷尉,曾建议以肉刑代替死刑,未被采纳。明帝即位,进封定陵侯,迁太傅,世称“钟太傅“。

   今

   钟繇的两个弟弟钟演、钟进和两个儿子钟毓、钟会都被封侯。其中小儿子钟会为魏大将军司马昭的重要谋士。在伐蜀之役中,钟会以镇西将军之职,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

   以平蜀有功,进位司徒。西晋时,颍川钟氏有多人出仕。晋室南渡后,虽然钟雅官至御史中丞,但离开故土的颍川钟氏已是强弩之末了。

   总之,颍川对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提供了大量的各种才能之士。

   让诸葛亮、庞统名气扬天下,最初是司马徽的评价“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虽然,结果有出入,但是二人的才能却为世人认可。其本人也是博学多识,只是淡泊名利,或者说是眼光远大,见解精辟,所以避世不仕罢了。

   荀彧,荀文若,颍川颍阴人,杰出的内政谋略高手。为曹操定下挟天子固根本等战略方针,平时虽然少随军出征,但是曹操把自己的“家“留给他,陈宫张邈引吕布入兖州时力保三郡,曹袁官渡战时在许昌足食足兵并回信力劝曹操坚守待变最终迎来许攸反叛的转机从而取胜。最终,

   因魏公事件遭曹操或直接或间接害死了。

   荀攸,字公达,荀彧的侄子。曹操攻打张绣,吕布,袁绍等强敌时,荀攸都在他身边为他出谋画策,并每每成功。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陈群在魏,一直位居要职,先后受曹操、曹丕托孤,成为国之重臣,多次向曹睿作出规劝,官至司空。

   淳于琼,字仲简,也是出自这里,可能大家对此君不会认可的,就闲话少说了。

   钟会,字士季,颍川郡长社县人。这个“小子“的厉害,不用多说了吧。灭蜀。

   钟繇,字元常,长社人。钟繇为曹操把守关中地区,安抚马腾、韩随,治理长安、洛阳等地。后被任为大理、太尉、相国、太傅;清廉能干,颇有威望,与华歆、王朗并称三公。还是书法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