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这个大汉我还能扶

第二百八十七章 看破袁军计谋!

这个大汉我还能扶 等你等你 2075 2024-05-30 14:42

  袁绍得知自己后方易陵县被袭后,便迅速让吕旷领兵两万回援易陵!毕竟易陵县是自己的后勤运输重要位置!要是易陵县失守了,自己等后勤将很难运输!

   而在易陵的吕布得知了袁绍派兵来援后便迅速撤离了易陵,让来援的吕旷扑了个空,但是吕布也并没有率领大军走远!吕布一直都率领大军一直都在易陵县骚扰,时不时的出来偷袭一下袁绍的粮道!

   同时代郡的高顺得到张清的命令后,便迅速出兵,偷袭冀州袁绍的中山郡国,而中山郡国内仅仅只有三万守兵,高顺虽然只有两万余大军,但是却一击的手连下两县【广昌】【灵丘】两县!

   同时渔阳郡的援兵也赶到了,整整一万五千大军,高顺把这两县交给从渔阳赶到的一万五千余人手中后,高顺便直接起兵继续进攻中山郡的【满城】!

   高顺攻下的【广昌】【灵丘】两地都只是中山郡边陲的两座最小的县城。

   中山郡,中国古代郡、国名。西汉置中山国,屡改为郡。因其为战国时中山国之地,故名中山。隋初废。

   秦时其地属恒山郡(一名常山郡)。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分常山郡东部置中山国,封皇子刘胜为中山王。治所在卢奴县(今河北省定州市)。

   汉武帝时,以推恩令分封十九个侯国入邻郡。昭帝、宣帝时又分出三个侯国。宣帝五凤三年(前55年),国除为中山郡。元帝永光三年(前41年),徙清河王为中山王,复置中山国。

   成帝建始二年(前31年),中山国除为郡。

   阳朔二年(前23年),徙信都王为中山王,复置国。绥和元年(前8年),以涿郡五县益封中山国。王莽时国除。

   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封刘胜为中山王,复置中山国。

   建武十三年(37年)国除为郡,十七年封刘辅为中山王,复置国,领中山、常山两郡。二十六年,徙中山王辅为沛王,中山国除为郡。三十年(55年),封刘焉为中山王,复置国。

   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分中山、河间、安平数县置博陵郡。灵帝熹平三年(174年),中山王绝嗣,国除为郡。

   魏、晋皆置中山国。十六国后燕定都于中山。北魏置中山郡,为定州州治。隋开皇中废。大业中,以其地置博陵郡。

   满城地域位置极为特殊,满城以后几乎都是平原地区,无险可守,所以拿下满城就相当于是已经拿下了中山,中山国郡大多数的县都聚集在满城以南。

   所以想要拿下中山郡就必须拿下满城!

   而正因为满城的特殊军事价值,所以满城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此时袁绍任命的中山郡郡守韩岩,乃是韩馥的子侄,虽然韩馥很没有用,但是他的这个侄子却还不错!

   中山郡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条的,如今并州军来犯,韩岩也丝毫不慌,他先派了中山县内的唯一五千大军支援满城!

   而满城内的常驻守军也有三千人左右,加上韩岩所带领来支援的五千大军,满城内便有八千余大军,但是兵力悬殊还是太大了,城外高顺有两万大军,而自己城内却不足一万。

   留下两千人作为预备队,其余六千余人通通作为守城士卒上到城墙上!

   满城两侧靠河流,所以只有两侧需要防守,每面城墙上需要大概两千余人才足以守住城墙!

   而城门处却早就已经被韩岩下令用泥土堵死了大门!

   所以高顺下令猛攻了一日都没有什么效果!只是仗着己方甲厚,损失少,所以才敢如今强行攻城!

   而的确是如此,满城内的韩岩也是格外的气愤!敌我双方实力差距简直太大了!我方弩箭射不穿并州军的甲胄,而并州军的弩箭可以轻松的射穿我军的甲胄!

   并州军的兵器坚固无比!我军士卒挥刀砍向并州军时,并州军只要挥刀一挡,而自己方士卒刀刃便被崩坏了!简直就不是同一各层面的实力!

   同时并州军的单兵作战也是及其厉害的,都是简单的杀人技巧,但是把他练习到了极致的话,也不失为一种上层的东西!

   而高顺所率领的这些大军是经历过许多场战斗的老兵了,也就是最早更随自己的雁门郡的士卒,所以才会如此精锐!

   高顺攻打了一天的满城都没有见到效果,于是便停下了攻势,反而开始建造营寨。

   而城中的韩岩也快速写下求援信件以及调兵的信件,分别传往河间郡处的袁绍大营,而另一封信则是传给常山郡,请求常山郡郡守出兵!

   同时河间郡,易陵县,自从吕旷率领大军回援后,吕布率领骑兵一直在不停的骚扰粮草运输,最后无法,吕旷便和给袁绍上书,求求先消灭这股游历在外的骑兵,而后在继续攻打范县!

   袁绍考虑了一下也觉得很不错!毕竟如今范阳县新增两万大军,同时也传来消息,涿县已经分出胜负了,显然是张清胜了!

   其实前番袁绍还以为是丁原和公孙瓒等人胜利了,但是后面经过打探后得到消息!原来是张清胜利了!丁原和公孙瓒两人一个死了,一个降了,这让袁绍都感到很意外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