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这个大汉我还能扶

第二百一十三章 无题

这个大汉我还能扶 等你等你 2030 2024-05-30 14:42

  春季的雨水总是很多,这不赵云刚渡过汾水,第三日便下起了大雨!由于大雨都阻隔!汾水河水暴涨!北岸的物质暂时已经运不过来了!

   而因为大雨都原因,赵云也不得不放弃攻城!

   让大军先暂时安营修整!以待大雨停歇后再继续进攻!

   但大雨影响的只有赵云和张清两处!却没有影响到马腾处!

   如今马腾驻扎在陇县(今陇县)!由于马超先锋大军被埋伏,已经差不多全军覆没!士气大损!

   不止如此马超大败而归后,何苗顺势收复了安定郡的几个县!据城死守!所以马腾并没有找到什么好的进攻时间!

   马超因为受伤!所以暂时还不能统领大军!

   于是这个任务便交给了庞德,庞德也不负众望,虽只是攻打下了一城但也大大的提高了士卒的士气!

   如今洛阳城的围兵虽说已经撤离了,但洛阳城附近的几大重要关隘都全部握在了何进手中!

   如今刘协手中兵马只能保证洛阳城不被何进攻下!而并无能力派兵收复洛阳城附近的几大关隘!

   今日,刘协终于可以给自己父亲下葬了!洛阳城外三十里处,便是皇陵,早就修建完毕的刘宏陵寝,此时终于迎来了他的主人!

   古代皇帝的下葬过程大同小异,主要区别是在丧葬礼仪上。

   除了一些亡国之君外,其他帝王基本上都是太平盛世风光大葬,其葬礼与登基、大婚一样隆重。

   古人讲求事死如事生,皇帝死后也要表现出至高无上的尊严与豪华。

   古代皇帝大多都是生前就开始营造自己的“地下宫殿”,对陵墓的选址非常重视,通常都是紧随开国皇帝的陵寝而建。

   大宋王朝比较例外,一般都是皇帝死后才修建陵寝,而且规定必须在一年内完工,比动辄修建几十年的快多了。

   皇帝的棺材被称为“梓宫”,这种叫法西汉时就已使用,后来指皇帝死后未入葬时的灵柩,入葬后则为棺椁。

   通常皇帝的梓宫都是用云南的金丝楠木所造,因材料珍贵、运输艰难及工艺精湛,梓宫的花费往往都在几十万两白银。

   皇帝驾崩后,首先要成立治丧委员会让人选一般是新皇、皇亲及重臣。然后就是与普通人一样,对死者进行清理、打扮及更衣,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放入口含,皇帝通常是金玉珠宝。等待良辰吉时进行入殓。

   等待的时日要根据皇帝的生辰八字来推算或者根据各朝的具体规定,将皇帝放入刷过四十九道漆的梓宫的过程叫做入殓,入殓后梓宫会停放数日。

   待黄道吉日选好后,便要进行出殡和安葬的程序。安葬时则会有大型法事,全民吊唁。

   比如大清皇帝出殡前,要进行十来天的彩排预演,专业名称叫“演杠”。

   通常是在德胜门,杠夫会被要求按正式出殡的规定,抬着一个与皇帝梓宫重量差不多的独龙木来回演练,达标要求是近万斤木头上的一碗水不能洒。

   在演杠的同时,要夜以继日的修复通往皇帝陵寝的道路。一切准备就绪,出殡时先由七十二人将梓宫抬出东华门。

   接着是皇室、官员、百姓倾巢而出,在送葬的队伍中,走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四位引幡人,高举引魂幡。

   第二梯队是由1628人组成的皇帝卤薄仪仗队,他们手持兵器、幡旗和纸扎、烧活等。

   抬梓宫的杠夫身穿孝服三班轮换,每班有为128人,每人担负八十斤左右的重量。

   梓宫后面是全副武装的八旗兵士,最后是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

   在送葬队伍中,还有大批的和尚、道士等,他们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诵经。但汉朝并没有什么和尚只是有随行的儒生以及一些道士歌颂刘宏的功德!

   整个送葬队伍绵延十几里地,从紫禁城到陵寝,沿途还要搭设芦殿,供送葬队伍休息。这几百里的送葬路程,可谓是旷日持久。

   但刘宏的陵墓并没有这么远,只有数十里的距离!但如今刘宏下葬,为了保护刘宏下葬时刘协的安全问题!曹操和蹇硕商量一番后,决定曹操率军两万铁骑一路护送刘宏灵柩到文陵!

   进入陵区后的下葬过程就比较简单了,陪葬品会事先放入陵寝,梓宫放好后,就剩下封闭地宫或墓道。

   这一阶段的具体程序,史书上通常是不会有任何记载的,这当然是为了防止皇帝陵墓被盗,通常都是秘密进行。

   一路上送葬队伍皆是白色,所有大旗上都挂有白帆!一还未出洛阳城时在洛阳城街道上时!刘宏灵柩所过之处,百姓无不身着白衣沿街跪拜,恭送刘宏!

   出城后,一路上皆可看到身着白衣的新军!新军的白衣早在刘宏驾崩后的半月中便已经全部配齐!大军旗帜虽还是如以前一般的鲜艳!但大旗边缘都已经镶好了白曼!

   送葬队伍缓缓的向着文陵驶去!

   一天的时间缓缓的就这样过去了!但却还未走到文陵!今夜要外宿洛阳城外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