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第三帝国

第29章 降贼庆功宴

汉第三帝国 步惊俗 2105 2024-05-30 14:43

  东汉乃西汉的延续,故其朝廷各种制度也与西汉基本类似。

   行政划分上,由高至低分为州刺史部、郡(郡国)、县三级。

   其中一郡之主官为太守,秩二千石。

   唯一例外的是河南郡,因乃是京师帝都所在,所以其河南太守称河南尹,位比九卿,秩中二千石。

   其余内地诸郡各置丞一人,位次太守,秩六百石,负责民政事务。

   至于设置在边境地区的边郡,由于其位置特殊,另置长史或都尉一人,秩六百石,负责军政事务;长史或都尉之下设司马一人,负责具体军事指挥。

   由于内地郡不设郡都尉,故而太守领兵,统摄军事。

   边郡置都尉或长史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属国都尉领军并辖县,地位略与内地较小的郡相仿罢了。

   比如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置西河属国都尉、上郡属国都尉;永和十五年(公元105年)置辽东西部都尉;汉安帝置右扶风都尉、京兆虎牙都尉等。

   说到地方上一郡太守的权力,就绕不开两汉时期的幕府制度。

   所谓“幕府制度”,即中国古代权臣、戎帅、疆吏、牧守引荐亲信士人以入府署参与行事决策的制度。

   “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因军队出征,使用帐幕,故称,亦指运筹帷幕之大将;后世将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称作幕府。

   幕府中的僚属称幕僚,故幕府制度也称幕僚制度,幕僚同编入正规官制的官吏有明显的区别。

   幕府制度主要功能为置备顾问、咨议谋划、参与决策、掌握机要、典属文书,乃至迎接宾客、经办庶务或代主巡行出使等,其中尤以参议决策和掌握机要为重。

   幕府制度上可溯到夏、商的家臣,西周的命士,战国的养士。真正意义上的幕府制度,形成于秦汉,成熟于魏晋。

   秦汉是封建官制体系草创时期,分工不细,机制不完备,各级长官难以单独完成朝廷赋予的职守。

   于是,三公郡守开府自辟椽属、令史以为辅佐差使,就成为一种制度而保存下来。

   这些属官,初为官内编制,但在实践中逐渐与正规职官有别,尤其在地方上更为明显。

   西汉州刺史为朝廷派出巡察郡国的官员,不能像郡守那样设置开府。但一个刺史统数郡国,照顾不过来,遂“皆有从事史假佐“(《后汉书·百官志》),人员大多由刺史自己招聘。

   东汉时,刺史正式成为州级行政长官,更有了“皆自辟除”僚属的权力,幕僚机构随之膨胀。

   由于东汉的郡太守、长史、郡丞、县令、县长、县丞、县尉皆由中央任免,故而郡太守等地方主官,皆可根据自身职务需要征辟和任免自己的属官。

   比如说益州郡太守张建,总管全郡行政、财赋、刑狱、军队,集一郡军政大权于一身!

   其佐官丞、尉、长史由朝廷任命,属吏功曹、主簿等皆可自行辟任。

   其属吏与太守形同君臣,属吏每称郡府为“本朝”、“郡朝”、“府朝”或尊称“府君”、“郡公”。

   太守除了不能直接认命郡治下各县之县令、长、丞、尉之外,其他大部分太守属官的任免全由他一言而决!

   通常,一郡太守可以征辟的属官有长史、主簿、主记、记室等。

   其中,长史在地方上位同郡丞,在幕府中为公府最高佐官。

   主簿在地方上是太守助手,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在幕府中是重要幕僚,参与机要,总理府事。

   益州郡太守张建没有征辟长史,手下郭主簿便成了他名副其实的最高佐官。

   然而,由于东汉中后期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日益减弱,各个位临边境的内地郡太守,往往能够直接任免郡治所之县尉、县丞,甚至任免其佐官丞、尉、长史也仅仅只需要向朝廷报备!

   比如说益州郡位于西南,靠近边境,又因山多林众,夷汉混居,且远离中枢,因此张建对其佐官、属吏皆有任免权!

   但是,也正因为当地形势复杂,张建并没有足够的钱粮去养活足够多的部曲和郡县兵,对全郡的控制力并不算多强,自然也做不成土皇帝。

   十月初十,戌时。

   秋夜,细雨绵绵,凉风习习。

   金钟庄园。

   宽敞的议事厅被临时改造成了餐厅。

   刘曜麾下各大产业的负责人、中层管理者皆汇聚一堂,按主次分坐两排,共同庆贺今天的抗敌胜利与祝贺刘曜成为县尉!

   “吾等恭贺庄主!”

   刘彪、陈群庆、华佗、程昱、班通、班恭率先站起来,其余在场众人也尾随其后,皆端起酒杯,向刘曜表示祝贺。

   刘曜也随之起立,端着酒樽,豪气干云道:“饮胜!”

   “饮胜!”众人共同举杯道。

   现场诸人之中,只有士人刘曜、刘彪身穿爵弁(bian)服,其他人皆着深『色』却不失庄重之褐服。

   所谓弁服,乃是中国古代华夏服饰之一,仅次于冕服的一种服饰,是华夏族士人助君祭及亲迎礼贺等时所着之服,同时也做士冠礼三加之礼冠,为士之最高礼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