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第三帝国

第14章 敬天法祖

汉第三帝国 步惊俗 2148 2024-05-30 14:43

  熹平二年,十二月初八。

   亥初两刻,即晚上九点半。

   文成殿。

   礼部尚书陈耽烤着暖炉,坐在刘曜书房里的藤椅上,静静等待着。

   而刘曜此时却在活动室内摆着架势,正在站桩,他打算以这种方式恢复近几日因祭祀之事而损耗的精气神。

   如今是腊月,而腊月里最重要的日子便是十二月初八,古称“腊日”,俗称“腊八节”。

   从先秦起,腊八节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等神的祭祀仪式。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

   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据《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即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

   祭祖敬神之后,人们还要逐疫——古时医疗方法之一就是驱鬼治疾。

   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后世湖南等地区仍有。

   虽然刘曜不喜欢繁杂的祭祀之『乱』,但他仍然坚持在礼官的主持下,完成了整套的祭祀流程。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指祭祀,也指祭典。

   戎,兵戎,指兵器、军队,也指战争。

   春秋时期,对于一个诸侯国来说,祭祀和战事是国家最重要的大事。

   《国语·周语上》说:“夫祀,国之大节也。”

   祭祀,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主祭者,为一国之主。

   所以,祭典都是非常隆重的。

   刘曜虽然未称帝,但楚王朝廷自成一国,该有的礼仪不能缺!

   中国是个重视礼和礼制的国家,“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礼”具有“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的作用。

   因此特别强调“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

   祭典,是最重要的国之大礼。

   春秋时期有“观兵”(即阅兵)之礼,也是国家的大典。

   古时候的祭祀,表面上是反映人们对天地神明先祖的敬畏和崇拜,其实质乃是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

   而战争,更是一个国家体现其军事力量强大与否的形式。

   刘曜心中非常清楚,不管是哪个朝代的君主,若是忽略了这两个方面,必将自食苦果!

   正是考虑到这两个方面,他在组建百姓军之初,几乎是毫不犹豫照搬了后世新朝太祖等伟人领袖整出来的那套军制。

   除了两汉与隋唐,许多朝代的军事力量都是在建国后逐渐走下坡路。

   反观后世新朝,自建国开始,军事力量那是与日俱增!

   此便是得益于太祖等领袖定下的军政分开,军政并重的规矩!

   刘曜借鉴新朝太祖等领袖定下的规矩,当然为了实现军事强国的目标!

   至于在国家的意识形态,与人们的信仰方面,刘曜也有他的想法。

   国家领导人用来祭祀的庙宇,如诸夏神庙与炎黄祖庙等已经正在修建当中!

   而地方百姓个人层面祭祀用的庙宇,早在三个月前就按政事堂颁布的政令,投入了建设。

   政事堂颁布这条政令,自然是得到了刘曜的授权与首肯。

   刘曜认为,每个乡都必须修建一座庙宇,用来祭祀祖先、神灵!

   他必须把诸夏“敬天法祖”的伟大传统,发扬出去,融入每一个华夏人的骨子里!

   天就是自然规律,祖就是祖先神,敬是态度,法是学习。

   敬天,即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不要违背天时,违背人之天『性』!

   一切灭绝人『性』的,皆是逆天,不可能有好下场!

   “存天理,灭人欲”害了多少人?

   法祖,即学习祖先的优良传统与积极向上的精神。

   那些鼓吹摆脱习俗、传统束缚的自由派,其中个别激进者甚至视婚姻与家庭制度为自由的对立面。

   但尊重习俗与传统、遵循习惯法及扞卫婚姻与家庭制度,不仅不与自由相冲突,反而是自由的基本前提。

   后世每年的清明,万物复苏,万象更新,人们祭祀祖先,上香、上贡品。

   这项传统不曾因改朝换代而消失过。

   以上种种,汇成一个词,就是“敬天法祖”。

   祭天、祭黄帝与祭祀祖先,就是敬天法祖的仪式化。

   刘曜站桩结束后,感觉神清气爽,便回到了书房。

   陈耽等了有一刻多钟的时间,倒不是很着急。

   他见刘曜迎面走来,连忙上前行礼道:“臣耽,恭问大王圣安!”

   “寡人躬安!看茶!”刘曜回了一声,示意侍女上热茶。

   待陈耽坐下之后,刘曜含笑道:“等急了罢?”

   “臣不敢!”陈耽急道。

   陈耽,字汉公,东海人。

   历史上,他以忠正着称,敢检举当朝太尉与司空贪污受贿。历位三司,还当过司徒,被中常侍诬陷,下狱而死。

   任何一位能走进朝堂,位列三公的人,绝对都有两把刷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