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第三帝国

第51章 筹备官考 shuhaige.net

汉第三帝国 步惊俗 2618 2024-05-30 14:43

  熹平三年,三月十四日。

   夜,亥出一刻。

   郭泰家中,书房。

   蔡邕与郭泰相视而坐。

   在他们之间,是一张案几,案几上放着五十根木筷子。

   郭泰从五十根木筷子之中,先抽出去象征“太极”的一根,交给对面的蔡邕,留中不用。

   剩下四十九根被他信手分成两半,象征“两仪”,左、右两边各放着一半。

   接着,郭泰从右边抽出一根,单独放在身旁的另一个案几之上,象征“三才”即天、地、人中的“人”。

   郭泰以右手食指,数左边的木筷子,以四根算做一个数次,剩下最后的余数,又被他放在了隔壁的案几上。

   蔡邕知道,四根木筷子象征“四季”,而余数象征“闰月”。

   郭泰以左手食指开始数右边那一半木筷子,方法和上面一样,余下来的木筷子也放在另一个案几上,单独起一列。

   蔡邕知道,到了这个时候,刚才被郭泰拿到隔壁案几上的木筷子合在一起,不是五根,就是九根,至于剩下的木筷子不是四十根,就是四十四根。

   郭泰朝旁边看了一眼,发现案几上一共放着五根木筷子,那么面前案几上剩下的就是四十四根。

   他接着把五根木筷子合到一起,单独放在那个案几最上边。

   然后,他将面前案几上剩下的四十四根,再分成两半放在左右手中,又从右边众多筷子里抽出一根拿到隔壁案几上。

   然后,像上面的做法得一样,四根做一次来数,数完左边那一把筷子,再数郭泰右边这一把。

   两次余下的木筷子,加上第二次放到隔壁案几上的一根筷子,蔡邕知道,一定是四根或八根。

   而剩下的木筷子,不是三十二、三十六根就是四十根。

   郭泰看了一眼两边的案几,发现他数出来的共有八根,剩下的是四十根。

   接下来,他如法炮制来『操』作,余数又形成八根,其实也可以是四根。

   去除余数后,剩下的木筷子理论上不是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二根就是三十六根,而郭泰手里的是三十二根。

   以上三次分数木筷,叫做“三变”。

   而三变的结果有三种,即为一爻。

   郭泰现在得了一爻,但是一卦有六爻,他还需要反复分数木筷子。

   最终,经过他反复推算,得到了一个卦!

   “如何?”蔡邕问道。

   郭泰面『露』无奈之『色』,答道:“积去渴雨需饮食!”

   蔡邕听罢,面『露』喜『色』,道:“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此乃‘需德’之意,郭公为何不喜?!”

   郭泰回忆需卦的爻辞,然后对蔡邕言道:“蔡侍郎若知‘九三,需于泥,致寇至’的解释,便可明白郭某心中所想!”

   蔡邕恍然大悟道:“处处谨慎小心,才能保持不败。但若根据‘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此番若想官考顺利,还要用一颗恒心!”

   郭泰点头道:“蔡侍郎对易理研究颇深,郭某佩服!”

   “郭公廖赞了!”蔡邕谦虚道。

   见郭泰仍然深沉着脸,蔡邕忍不住问道:“郭公还有何疑虑?”

   郭泰叹息道:“现在敌人在暗,危机四伏,令我等分不清他们的实力,必须先探出敌人虚实。”

   “敌人?”蔡邕心头一颤,竟然忘了这茬事。

   郭泰口中的敌人,是指少数冥顽不灵的世家,与个别不满官考制度的地方豪门。

   他们为了维护一家一姓之利益,巴不得楚王朝廷保持察举制不变。

   可是刘曜早已颁布王令,在察举、竞选、科考的基础上,推行官考制。

   大多数世家选择了妥协,而他们这些少数派,必定不会束手就擒,肯定会在关键的时候搞事情。

   杨赐、袁逢、郭禧等身居高位的世家豪门首脑人物,肯定不会指使家中的子弟去干对抗楚王朝廷的事情。

   他们还不会傻到看不清天下大势。

   既然是百年世家,他们皆有自己的情报渠道来源,对于陈王、鲁王近期的作为,他们不见得就不如刘曜了解的详细。

   可以说,按眼下的情形发展下去,楚王刘曜肯定会毫无意外的胜出。

   他们就算想搞事情,也翻不起太大的浪花。

   毕竟,军权握在刘曜的手中!

   就像荆州、扬州局部叛『乱』一样,郡县兵一启用,很快就得到了有效的镇压。

   郭泰并不担心有人敢在官考的时候惹事,他所忧虑的是官考的规矩到现在还没有确定下来。

   在哪里考试?谁来主持官考?谁来监督考试?

   考试的科目有哪些?判断合格与否的标准是什么?谁来判断?

   诸如此类的问题,若没有针对以上问题,制定出一套合理且严谨的规矩。

   那么,少数反对派必定会趁机转空子,对官考的结果进行质疑,从而撼动楚王朝廷的威信。

   蔡邕越想越害怕,越想越担心,有些恐慌,甚至六神无主。

   他下意识问道:“郭公可有良策?”

   郭泰沉思片刻,缓缓说道:“眼前距离官考还有一个月,考场、主考官、监考者、判断成绩的标准等问题,郭某已草拟了一套方案,但仍需要先与吏部陈尚书碰个面,再听一听丞相的意见,讨论一下方案。最终,交由大王定夺!”

   蔡邕叹了口气,道:“也只能如此了!”

   “事不宜迟,明日你我便去政事堂办公署寻丞相和吏部陈尚书。”郭泰道。

   各堂部负责分内的事,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不仅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议论,更不能越权『插』手,否则属于重罪。

   对此,刘曜下过明文规定。

   官考之事,涉及天下士人,而士人与教部关系密切。

   至于吏部,其职能涵盖了官员的选拔、调动、建档、考评等事务。

   官考是为朝廷选官,朝廷缺哪些官,职能吏部知道。

   所以,官考之事,吏部与教部是绕不过去的。

   就在蔡邕打算起身告辞的时候,郭泰忽然道:“蔡侍郎且慢,郭某欲与你详细议一议手中的方案。”

   “恭敬不如从命!”蔡邕也有此意,但他毕竟属于教部尚书的下属,有些话不方便明说。

  喜欢汉第三帝国请大家收藏:(www.xs4.cc)汉第三帝国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