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第三帝国

第64章 六百里加急公文

汉第三帝国 步惊俗 2059 2024-05-30 14:43

  陈家乡靠近滇池县城,其乡合作社的推广进度,每隔七八天就要上报一份报告。

   鉴于本乡的进展不错,陈鹤有心邀功,便把陈家乡近期推广合作社的章程汇总起来,写成了一份内容非常全面的推广报告心得,派人上报给了滇池县令。

   当年滇池县令郑成与陈鹤是同期上的扫盲班,两人还算有些交情,后来郑成报名滇池县中学被录取,成为了刘曜的学生。

   当时陈鹤自感年龄稍大,资质一般,便没有去报名。

   郑成看了陈鹤关于陈家乡合作社推广进度的近期报告后,非常重视,立即派人驾驶新式马车去请陈鹤来县里议事。

   他一直紧紧地关注着全县境内各乡合作社的推广,有关陈家乡良好的进展他也有所耳闻。

   一个多月前他还特地去陈家乡考察过,只是并不仔细罢了。

   郑成没想到陈家乡如今有关合作社的进展出乎意料的好!

   滇池县治下各乡的合作社推广并不顺利,他觉得陈家乡开展合作社的进度若是真实的,那么其推广章程或许可以给其他的乡借鉴,甚至全县推广。

   陈鹤到了县『政府』后,与郑成谈了整整一天。

   刘曜治下实行的是郡县两级制,虽然有州的概念,但并没有设置州刺史,州不是行政区划,而是等于变成了一个笼统的地理概念。

   郡『政府』、县『政府』、乡『政府』是刘曜早年定下来的称呼。

   对于各级『政府』的办公楼,刘曜有规定。

   郡『政府』大楼最高不能超过六层,县『政府』大楼最高不能超过五层,乡『政府』大楼最高不能超过四层。

   各级地方官与中枢的京官一样,不外乎分为政务、军务、法务三个体系。

   地方政务体系内的官员及机构,必须全部集中在『政府』大楼之中办公。

   『政府』可以有多栋办公楼,但各机构必须在同一个地方,禁止在其他地方修建别的办公楼!

   军务体系的官员及机构与法务体系的官员及机构,也各有各的办公地点,前者叫地方武署,后者叫地方法院。

   比如,益州郡的郡尉署长、郡武备署长、郡副武备长、郡警正、郡区警、警员皆在益州郡武署大楼内办公,益州郡的郡通判及下属官员皆在益州郡法院大楼内办公!

   而且,在这些办公大楼的附近,便是地方官墅。

   与刘曜在长安规划的中央官墅类似,九郡一区境内的地方官墅基本上是按照后世别墅群所建造。

   虽然也分高中基三个品级,但至少做官的福利还是很丰厚的。

   郑成与陈鹤谈完话之后,次日一大早,他就跟陈鹤共乘一辆新式马车,赶去了陈家乡。

   这种新式马车类似后世观光旅游用的那种人力自行车,前面一个人骑行,后面是能宽敞的座位。

   不过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后世的动力来自于人,现在的动力来自于马。

   可以这么说,所谓的新式马车,等于是把木质车轮换成了自行车所使用的橡胶轮胎的升级版马车。

   速度更快,稳定『性』更高!

   身为滇池令,郑成必须再对陈家乡进行了一番详细全面的实地考察!

   考察的结果令他非常震惊,他认为很有必要把陈家乡的合作社推广章程普及到全县!

   郑成先是找到了益州郡郡守黄承彦。

   黄承彦的妻子来自于荆州蔡家,算是刘曜的连襟,也是刘曜留在大本营的心腹之一。

   他对于合作社的推广也一直非常关注,对于陈家乡的良好进展也有所耳闻,两个月前他特地去过陈家乡。

   如今又过了两个月,没想到陈家乡的进展出乎意料的好。

   黄承彦听了郑成的报告后,甚是重视,他觉得在全县普及陈家乡推广章程之前,必须先上报给楚王刘曜。

   滇池县乃是刘曜起家的地方,不容有失,若未经刘曜允许,万一出了纰漏,就不是谁为此担责任的事,而是有可能会动摇刘曜大本营的根基!

   事关重大,黄承彦写了一封信附在陈鹤的报告后面,作为六百里加急公文,派信使连夜动身北上!

   为了方便区分公文的轻重缓急,刘曜早年对其进行了定义,分为马上飞递、四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军国大事用八百里加急。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长达三千多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设置的“十里一亭”,是乡以下以维持治安为主体的行政架构,用于实现国家的行政管理和治安职能,而在交通干线上的“亭”又兼有公文通信功能,被时人称为“邮亭”。

   这种“邮亭”就是秦代以步行递送的通信机构。

   汉初“改邮为置”,即改人力步行递送为骑马快递,并规定“三十里一驿”,传递区间由春秋时五十里扩大为三百里。

   为了扩大功能,满足国家管理的需要,汉代还逐步将单一置骑传送公文军情的“驿”,改造成为兼有迎送过往官员和专使职能的机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