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第三帝国

第7章 培养储君之法1

汉第三帝国 步惊俗 2109 2024-05-30 14:43

  王莽执政时期,在旧长安城南边修建的九庙及明堂、辟雍等远离城区的建筑,由于不受东汉朝廷的重视。

   除了九庙之外,其他的各种建筑,经过这一百多年的风吹雨打,早已毁坏。

   刘曜规划之中的国庙,便涵盖了九庙,以及其他祭祀所用的庙宇,比如诸夏神庙、炎黄祖庙、纪念碑与神像群等。

   在宫城方面,刘曜仅仅保留建章宫、未央宫、长乐宫这三大宫殿群,他将原先的桂宫、明光宫(北宫)皆进行了拆分,并入了未央宫与长乐宫。

   至于未来的居民区及东西市搬迁之后,留下的地方,会被改造成皇家庄园。

   刘曜收敛心神,将设计图放回抽屉,又拿出了另外一份稿件。

   这是一份关于培养储君的构思文稿!

   “传寡人口谕,召陈寔、荀爽、郭泰、杨赐、郭禧、桥玄、袁逢、庞德公前来议事,还有班恭、虞辰、程昱三人!”

   守卫在殿门口的朱大鸿,忽然听到了刘曜的吩咐。

   他立即疾步走入殿内,躬身行礼道:“属下领命!”

   刘曜大约等了二十分钟,被他点名的众臣工便先后来到了文成殿。

   众人之所以能这么快赶来,主要还是得益于自行车的助力。

   见人都到齐了,刘曜便开门见山的说出了召集众人来此的目的。

   “前些日子,众卿上奏请立王太子的章本,皆被寡人留中不发,乃是因为寡人还没有想好,该立谁为王太子!此次召集诸卿,寡人意与诸卿就储君之事,决议个大概的章程!”

   刘曜话音刚落,顿时发现袁逢、郭泰、荀爽的面部肌肉瞬间紧绷了起来。

   这三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感到紧张,那是因为他们害怕涉及到储君之位的争夺事件之中。

   陈寔、杨赐、郭禧、桥玄、庞德公之所以淡定,是由于他们年纪大,经历的风雨多了去了,无所谓!

   至于程昱乃是刘曜的家臣,他来参加会议,其实不需要有意见,其主要任务便是附和刘曜的观点,为自己的家主刘曜摇旗呐喊罢了。

   当然,鉴于程昱的非凡才能,刘曜唤他来也有听听其关于储君方面建议的意思。

   虞辰的妹妹现在是刘曜的王妃,他的兄弟虞玉又在外面独领一军,刘曜喊他过来,当然给他面子。

   至于他的治世之才,摆在程昱、桥玄等厉害角『色』面前,还真不够看的。

   换句话说,他只需要对刘曜的决定表示赞同即可。

   班恭与虞辰类似,其兄弟班通在外面也独领一军,刘曜喊他来,一是给他面子,二是看重他的治世之才。

   他只需要摆好姿态,在适当的时候,为刘曜的观点补充一些经典来源,为其增加说服力就好。

   所以,班恭、虞辰、程昱都不会紧张,也不会感到不安或者害怕。

   “众卿不必多虑,寡人意在储君培养之事,而非商议立谁为王太子!”

   刘曜话中透『露』的意思很直白。

   他不是找众人来商议立谁为王太子,而是要跟大家商议一下,应该如何培养储君。

   顺着刘曜的意思仔细往下一捋,众人赫然明白了刘曜的真正意图。

   刘曜竟然不打算立某一个人为王太子,而是要讨论培养储君的章程!

   “寡人深知,储君培养之策,乃千古难题!然,既是问题,必有解决之法,不过是恰当与否罢了!众卿皆可畅所欲言,不用过虑!”

   见众人你瞅瞅我,我瞧瞧你,都不说话。

   刘曜有点着急。

   “程昱,你说说看。”

   程昱被点名后,先是站起来向刘曜行了一礼,接着便滔滔不绝的阐述了一番他对于嫡长子继承制的看法。

   嫡长子继承制的好处是以法律明文规定,由嫡长子继承君主之位。

   诸子的出生时间皆是唯一,而嫡母只有一个。

   如此以来,嫡长子也只能有一个!

   这样做,可以防止诸子为了争夺君主之位,而产生内耗,避免了对国家造成更加强烈的负面影响。

   春秋许多的列国乃至西汉、东汉都是遵从这一规矩。

   然而,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也很明显。

   若嫡长子昏庸,国家岂不是因他一人而坠入深渊?

   若君主驾崩后,嫡长子年幼,那不是又会出现后宫专权的局面?

   若君主身体素质非常好,像汉武帝那样,活了六七十岁,而嫡长子年龄太大,以至于死在君主前面怎么办?

   是不是要立嫡长孙?万一嫡长孙年幼,岂不又是后宫专权的局面!

   程昱说完了对于嫡长子继承制的看法之后,刘曜见众臣依然没有人愿意说话。

   他没有办法,只好再次点名。

   “班恭,你说说看!”

   班恭站起来,躬身行礼道:“臣领命!”

   他先是表达了对程昱观点的认可,认为嫡长子继承制的确有两面『性』。

   接着便向刘曜及在场众人阐述了他关于立贤的看法。

   他旁征博引,用了大量史料与典故,阐述他的观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