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第三帝国

第5章 再建汉帝国5

汉第三帝国 步惊俗 2105 2024-05-30 14:43

  汉帝国实行编户齐民授田制,按每户的人数授田,每人至少授田五亩,三年一编,并以户为单位征收赋税和安排徭役。

   当一个人出生,就由『政府』分给他一块耕地,而作为交换,一旦他成年,就必须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公粮}。当他死亡时,『政府』把耕地收回,以便发给其他的新生人口。

   这种制度下,『政府』是汉帝国的最大地主,农民只是终生的租客,税收就是租金。

   第八,义务兵役制与军功爵制、军衔制。

   宪章规定,汉帝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无论贵贱吏民皆服兵役。

   为了确保官僚制政体能有效运转,刘曜还在各县推行太学分院,以官办学院培养文士法吏和骑士剑士工匠等技术兵种。

   在上述各项制度中,建立普遍兵役制、提升国家动员能力是刘曜的主要改革目标,普遍授田制和学吏制度是最为关键的支柱制度。

   没有普遍授田制,国家的编户民就无法维持生计,必然依附于达官贵人或宗族豪强为生。那么按户征税兴兵的普遍征兵制就会土崩瓦解。

   此外,刘曜执行的军功爵的“益田半倾,宅五亩”的基础上进行的。换言之,汉军士兵在入伍前就有田产,立战功后进爵一级也是在此基础上均匀递增。没有最基础的授田,朝廷无法有效开展征兵工作。

   宪章规定,汉帝国实行军衔制,即军衔与职级、俸禄挂钩。

   五星上将,军衔标示为金底银字五星,可担任从一品的军区司令长。

   上将,军衔标示为金底银字四星,可担任正二品的军阀长、长史长。

   中将,军衔标示为金底银字三星,可担任从二品的副军阀长、军阀参谋长、军团长、军团长史

   少将,军衔标示为金底银字二星,可担任正三品的副军团长、军团参谋长,从三品的军长、军长史。

   准将,军衔标示为金底银字一星,可担任正四品的军副、军参谋长、师长、师长史。

   上校,军衔标示为银底金字三星,可担任从四品的师副、师参谋长,正五品的营长、营长史。

   中校,军衔标示为银底金字二星,可担任从五品的营副、营参谋长、曲长、曲长史。

   少校,军衔标示为银底金字一星,可担任正六品的曲副、曲参,从六品的屯长、屯长史。

   上尉,军衔标示为蓝底黄字四星,可担任正七品的屯副、屯参,从七品的队长、队长史。

   中尉,军衔标示为蓝底黄字三星,可担任正八品的队副、队参,从八品的排长、排长史。

   少尉,军衔标示为蓝底黄字二星,可担任正九品的排副、排参,从九品的什长。

   军士长,军衔标示为蓝底黄字一星,可担任伍长,月俸三十石。

   上士,军衔标示为蓝底黄字六杠,为一等老兵,有锐士称号,月俸二十五石。

   中士,军衔标示为蓝底黄字五杠,为二等老兵,有战士称号,月俸二十石。

   少士,军衔标示为蓝底黄字四杠,为三等老兵,有勇士称号,月俸十五石。

   上等兵,军衔标示为蓝底黄字三杠,为新兵,月俸十二石。

   二等兵,军衔标示为蓝底黄字二杠,为新兵,月俸九石。

   三等兵,军衔标示为蓝底黄字一杠,为新兵,月俸七石。

   义务兵无军衔,无称号,月俸五石。

   由于军衔制设定后,军队之中,军衔低的服从军衔高的,即便战时最高军衔的主将战死了,但仅次于主将军衔的人便可直接命令其他军衔低于他的人,这样整支军队就不会『乱』,打破了过去主将阵亡全军自败的规则,并改变了兵为将有的弊端。

   从此以后,主将再也无法凭借个人魅力主宰整支军队,因为士兵服从的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的军衔,那么只需一纸调令,就能用相同军衔的人接任和取代他。

   宪章规定,汉帝国的军队分为天子亲军、国防军、武备军。

   天子亲军又名禁卫军、禁军,专门护卫京畿及皇室,分羽林、神臂二师,分中垒、屯骑、龙骧、豹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旅。

   天子亲军不包含绣衣卫。

   国防军又名中央军、正规军、常备军,分为十二大殿区{亦名军区},护卫整个帝国。

   陆军六大殿区为西恒殿、北漠殿、东鲜殿、南疆殿、金陵殿、云远殿。

   海军六大殿区为辽海殿、渤海殿、东海殿、南海殿、骠海殿、竺海殿。

   每个殿区,满编为十六万人以上。

   殿区如后世的军区,是根据汉帝国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和战略战役方向、作战任务等设置的军队最高等级组织,是战略区域内的最高军事领导指挥机关。

   一般以领导机关所在地、辖区、地理方位或序数命名。

   战时负责领导和指挥本战略区和战略方向的一切武装力量。

   平时领导和指导本辖区内海陆空及火炮部队合同作战的指挥和所属部队的军事训练、政治工作、行政管理、后勤保障,领导辖区内的民兵、兵役、动员工作和战场建设,是汉军的最高一级的主兵种合成领导机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