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第三帝国

第3章 西攻东守

汉第三帝国 步惊俗 2156 2024-05-30 14:43

  金钟庄园。

   庄主府。

   议事厅。

   “既然义军名号已定,下一步便是要确定进攻洛阳的线路!”

   刘曜此话一出,嘈杂的议事厅立刻安静了下来。

   “据探子回报,江夏刘焉已称江夏王,朝中起任了段颎为平叛大将军。”

   刘曜虽然决定举义旗造反,而且这个消息已经逐渐在全郡传开了,但并没有传遍全国。

   因此江夏刘焉、陈国刘宠和东海刘虞并不知道西南地区的刘曜打算举义旗的事情。

   反而刘曜得益于组建的情报网络,以最快的速度获知了他们三位宗亲的举兵消息。

   现在是三月初,二月初他们举兵,说明此消息传到刘曜这里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

   实际上这种传播速度,已经算是相对而言比较快的了。

   刘曜看了贾小六一眼,后者会意,立刻躬身退下。

   片刻之后,贾小六带着两个随从搬上来一张巨大的地图。

   这张地图是刘曜按照记忆当中的中国地图绘制出来的。

   他清晰记得的位置都标注了文字,有些不清楚的地方只是粗略的画了大概。

   即便如此,相比之古代的绘图,也足以让在场的人惊讶了。

   “诸君,且先看此天下舆图,然后再议。”

   众人纷纷起身,围着地图看了又看。

   在此期间,刘曜还提醒他们可以去滇池图书馆调阅资料。

   由于印刷术和纸质书籍的普及,刘曜原先秘密建造的私人图书馆,也已经逐步搬迁到了外面,并成立了滇池图书馆。

   只不过,目前图书馆建立在他的庄主府隔壁,且有重兵看守,这么做是为了控制里面的重要资料不被泄『露』。

   刘曜允许众人去查阅资料,绝对是让众人感到惊喜了。

   能得到这种待遇的人可不多,这也是刘曜对他们的认可。

   众人心里清楚的很,益州郡、永昌郡、交州七郡及安南地区的总人口加在一起,足有四、五百万之众。

   以四、五百万的人口,加上百姓集团庞大的财力,还有刘曜掌控的武装力量,刘曜问鼎天下是迟早的事。

   现在给刘曜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有多么的重要!

   而能被刘曜重视和赏识,所代表的东西,不言而喻!

   一个时辰之后。

   众人当中形成了两个意见,而发言人分别是程昱和班通。

   虞家兄弟的妹妹嫁给了刘曜,所以他们不敢也不愿过多的掺合刘曜的决定,只是安守本分的执行命令。

   班家兄弟代表的是东汉本土士人的观点,程昱及刘曜的学生,则属于刘曜的死忠。

   两种注定不可能混为一体的派系,自然要分出“你我”。

   他们也不可能走到一起去,即便是想法明明一样,也必然要找一个不一样出来。

   三人之间,就有派系之分,何况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启禀主公,属下认为可由西向北,先取巴蜀之地,再取汉中,然后入关,东进洛阳。”

   刘曜闻言颔首,示意班通坐下。

   他接着看向程昱问道:“仲德?”

   程昱道:“属下认为可走水路,东进长沙,再取南郡,待控制荆州之地后,北上洛阳。”

   刘曜听了程昱的回答,点了点头,并没有发表意见。

   他沉思了片刻之后,盯着地图看了一会。

   “开达,你认为由西向北的理由是什么?”

   班通恭声道:“天下人皆知巴蜀之地有钱有粮,还有大量人口。如果主公能取得巴蜀之地,再取汉中,便可行‘高祖故事’。”

   “高祖故事”是指楚汉争霸时,汉高祖刘邦进入汉中后韬光养晦,训练士兵,很快转守为攻,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北定秦川,终于夺得天下。

   刘曜看向程昱问道:“仲德?”

   程昱想了想道:“如今主公治下人口已过四百万之众,粮食丰足,故巴蜀之地虽有人有粮,却并非非占不可。”

   “属下觉得,东进长沙,再取南郡,以此控制荆州南部五郡之地。”

   “再者,集团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扬州境内的义客数量在今年初已突破了五十万。”

   “控制荆州后,主公取扬州也定然是民心所归!”

   “有了交州全境、荆州及扬州大部分郡县之后,主公可再取巴蜀、汉中而得益州全境。”

   “如此,天下一半疆域皆入主公之手,主公席卷天下之大势已成!”

   “即便朝廷权柄落入他人之手,主公亦可与之分庭抗衡!”

   程昱说的气势恢宏,令现场众人听得热血沸腾。

   刘曜细细一想,发现班通的回答属于战术层面,而程昱的建议则是战略和战术层面都有。

   “诸君觉得,这两条路线可否同时并行?”

   在场众人闻言,皆陷入了沉思当中。

   率先反应过来的是程昱和班通。

   他们两个直接高呼:“主公高明!”

   其他众人莫名其妙。

   刘曜看向班通道:“开达何意?”

   班通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始阐述两条路线并行的可行『性』之原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