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兄朱由校

第四百二十七章 一正两贵三平妃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2076 2024-05-30 14:43

  “人为你亏行损,人为你断义辜恩,人为你失孝廉,人为你忘忠信。细思量多少不仁,铜臭分明是祸根……嘿哟……”

   “嘿哟……”

   八月初十四的辽东大地稻田金黄,在辽河两岸的百姓相互高歌,也相互弯腰,各自左手—把握住稻谷的杆部,刃口对准禾杆,用力一拉,将成熟的稻子割下。

   孩童在旁边用来绑带将稻子绑好,将它们摆放整齐。

   等数量差不多的时候,不用长辈开口,这群十一二岁的孩童们便用扁担从绑好的稻子中心穿过去。

   在两头都穿过去后,他们便在大人的帮扶下,将稻子挑了起来。

   经过几次的调整,感觉两头的重量差不多后,他们便把稻子挑到道路的牛马骡车上去放好。

   如此反复,直到车上的稻子累积了五六百斤,孩童们才自己坐在牛马骡的背上,驱着他们前往村子的谷场。

   辽河之上,一艘艘大船逆流而下,岸边纤夫拉着绳子走,船上船夫摇橹划桨。

   不管是纤夫还是船夫,亦或者是田地里的百姓,他们都不断地高歌。

   那此起彼伏的歌声不断响起,在这辽河、稻田、蓝天作为背景下,每个人都在用行动展现着劳动人民最朴素的一面。

   “张柱,户七口,田二十二亩,收粮十五石七斗,应该交粮……”

   大宁府辽中县麾下的大河村谷场上,当“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响起,一些已经收割完粮食,打完谷子的农民正带着麻木看着敲打算盘的村官。

   两名村官,一名记账,一名算账,配合的相得益彰。

   “交粮四石六斗三斤!”

   算好账,那村官喊了一嗓子,旁边的村官也提笔记下了这家人交的粮食。

   不过在写的时候,他们刻意在数额后补充“损耗三斤,实交四石六斗”。

   大官有大官的贪法,小官有小官的贪法。

   尽管只是次九品的村官,但这两个村官每年依旧能以此贪墨七八石米麦,算成银子也有三四两银子了。

   就这样,二人也算是远近闻名的“善官”了,因为大部分村官都会选择用大一些的斗来故意贪墨百姓的粮食。

   这么弄,那群村官倒是没贪污朝廷的田赋,但却多压榨了百姓的粮食。

   相比较他们,二人不过是从朝廷手里小偷小拿,倒是一点没压榨百姓。

   因此他们二人的谷场也没有什么百姓叫嚣闹事,因为谁都知道,把这两个村官弄走了,换来的只会是和其他村一样的贪心村官。

   不过百姓也不记仇,哪怕村官贪了他们的粮食,他们也只敢闲暇时骂一骂,忙的时候便忘了。

   也许正是因为他们这样软弱,村官们才敢于得寸进尺。

   “好了!”

   随着一嗓子喊完,大河村最后一户百姓也交了田赋,而那村官敲了敲算盘,故意大声喊道:

   “大河村,今岁计一百零二户,七百三十五口,三千一百零七亩三分田,共交粮七百五十石。”

   村官喊到这里便故意停下了,至于账本后面的火耗“七石五斗七斤”则是没有念出来。

   火耗这玩意,一般是在路上才产生的,而眼下粮食收上来便有了火耗,谁都知道他们肯定贪污了。

   实际上这七百多石的田赋粮运往镇上,顶多也就火耗在那一两辆马车马匹的草料上。

   村官无事,一人看皇店,一人闲暇无事去山上割草料,每日多割一些,基本马匹的草料也就满足了。

   不过他们不会向上边汇报,而是借口租借马车、购买草料的损耗。

   至于那马车,实际上也是免费从百姓家中征集的,一斤米麦都没花。

   尽管如此会让上边的人觉得百来里路,火耗如此有些多,但御马监在镇上收粮的官员也会在之后报火耗。

   说白了,官官相护之下,没有人会主动弹劾他们,除非遇到了杨涟、金铉、成德那种官员。

   不过总的来说,通过恩科而成为官员的人,只要不犯错,每三年就能升迁一级,因此即便偷拿偷取,他们也不会太过分。

   有了奔头,他们终究还是得衡量衡量的,但如果上升通道也没了,那许多人恐怕就怀着能贪多少贪多少的心思随意贪污了。

   办完了御马监田赋的事情,两位村官点了点头。

   一人合上文册后,拿出一本新的文册,另一人则是吆喝道:

   “今岁御马监辽东收粮为四百一十文一石,哪家有卖粮的,趁这个时候赶紧卖粮。”

   “去年不是还有四百二十文吗?今年怎么只有四百一了?”一些农民躲在人群里质问,问完连忙蹲下。

   “去年那是没有引进外粮,今年瀛洲向辽东输粮六百万石,辽东粮价自然就便宜了!”

   村官或许是见惯了这种人,因此没有计较,而是继续吆喝道:

   “如果没人,那我和韩村官就收摊回店了!”

   “有有有!”毕竟是农民,人太多,哪怕大部分人都能观望,但小部分人还是经不住吓,立马便举着手喊着要卖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