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兄朱由校

第一百零八章 五党让利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2074 2024-05-30 14:43

  “一日三十文!能来的来、不能来的别来了当拖累!”

   “招纤夫!招纤夫咯……”

   “前面的船快点进去,后面要堵起来了!”

   “铛!铛!铛……”

   泰昌元年十一月十五日清晨、在各方势力涌动的时候,长江水道上,数以百计的大小船只正在繁华的码头等待入城。

   天还未亮、长江还布满水汽的时候,码头上就已经站满了前来充当搬运纤夫的大明百姓。

   在清晨城池钟楼的钟声里、在数千人干活的码头上,随着太阳缓缓升起,长江的水雾被慢慢蒸发,逐渐露出了码头背后数里外的城池。

   一座古朴的浩瀚巨城盘卧大地,绵延百里,慢慢从水雾中展露。

   这城池的城墙高大,雄伟壮阔,如一道山岭横亘在前,充满了凝实的力感,如一条盘卧在长江边上的石龙,宏伟而磅礴,压的人透不过气来,城墙充满了岁月的印记。

   正是在这样一座巨城中,生活着一百二十万大明百姓。

   这是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其规模之大,史上诸城均难望其项背。

   明南京城、此城为明朝南都,由内向外分为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垣。

   其外郭城周长超过一百里,围合面积约三十七万两千余亩,城高三丈三尺,城宽两丈四尺,城门十八座。

   这样的城池、若是放在这个时代的欧洲、足以独自成为一个国家。

   在这样一座壮阔的城池面前,任何人都显得很微渺,而正是这样微渺的对比中,一些人的权利却大过了这座城、甚至辐射了整个江南……

   士大夫、勋贵、商贾、士绅、乡绅、富农、贩夫走卒……

   除了皇权、这座巨城中拥有大明该有的一切因素,而由于大明两京的制度,往往掌握了这里,就掌握了整个南方。

   但同时、一旦南方发生什么动乱,这里也是需要为任何动乱买单的地方。

   淮北大饥、这事情或许在被沈炼捅出真相前,对于顺天府的各位官老爷十分遥远的事情,事实上却在就在江南发酵了。

   泰昌元年八月二十三日,淮北大饥就已经开始,当地居民食尽草根树皮,甚或数家村舍,合门妇子,并命于豆箕菱秆。

   随后、大批饥民渡江南下,抢食水稻,漕粮,导致江南粮价飞涨。

   九月初一、镇江斗米百钱……

   九月十四,苏州、松江,斗米价格增长至一百四十。

   南直隶的商船盼不到四川和湖广的乡米,所有店铺纷纷关闭,致使南京城中斗米价格飞涨至两百钱。

   这样的价格,按理来说不应该在江南之地出现,可是他偏偏就是出现了。

   直到之后淮安府和徐州突然封住,一夜之间粮价就得到了控制。

   该赚银子的已经赚到了手,问题留给了淮安和徐州自己解决,而这种问题一旦被捅破,便是堪比洪武四大案的经年大案!

   如今、吹起来的气球已经爆炸了,最先炸裂的地方便是接近源头的地方,而这炸裂开始扩散。

   要想不被波及,只有断臂求生。

   对于一些人来说、断臂实在太难为他们了,舍弃棋子就已经是他们做出的最大让步了……

   “所以当初老夫就说、不应该把事情闹得这么大,现在如何收场?!”

   “当初收银子的时候这么痛快、怎么不想想这件事情的影响有多坏?!”

   南京城内一府邸书房之中,当一名身穿道袍,头发花白的老者对着坐在书房内的三人痛斥,而那三人默不作声,只能忍受。

   事情闹大了……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答案。

   皇帝改京察、派北直隶都察院御史巡查江南,这一切都说明了皇帝已经对南京留守官员极度不信任。

   并且孙如游、方从哲等人没有阻止京察改制,也说明了朝堂上的格局发生了他们还不知道的变化。

   所有人都知道要变天了,但眼下的问题是,怎么在变天之前保住自己。

   锦衣卫和东林党的人就在六百里外的邳州,等邳州的事情一解决,接下来就该解决他们了。

   对此、一个脑满肠肥,身穿华贵绸缎的官员忍不住道:

   “便是有万岁替他们撑腰又如何?只要淮安和徐州的大小官员不招供,他们就奈何不了我们。”

   “魏国公是不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数十万人横尸街头的惨案,是死几个五六品小官就能解决的事情吗?”一名文官冷笑,也点出了这胖子的身份。

   魏国公徐弘基,侵占了南京附近大块耕地,手中还有不少盐引和茶引,可以说仅仅他一家,便让大明少了几十万两的赋税。

   他的话若是被朱由校和朱由检听去,恐怕会按捺不住动手。

   鱼肉百姓,害死数十万人,结果还不思悔改,这样的丑陋模样,真是人神共厌。

   “行了、说这些都没有用,还是听听方阁老他们的意思吧。”

   久久不开口的一名文官忍不住叹气,而他一开口,所有人都忍耐着闭上了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