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兄朱由校

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启第三次北伐(犁庭扫穴)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2082 2024-05-30 14:43

  “带着粮食北逃?这不可能!”

   “我宁愿战死也不愿意北逃!”

   “明军只是稍微展露态度我就们想着逃跑,那真打起来怎么办?”

   “我不可能逃!”

   “即便死守斡朵伦,我也不会跑!”

   如同朱由检预料的一样,金国的所有贵族此刻正在争吵,原因是黄台吉得知朱由检亲征,并且上直与东军都督府都有意向进攻时,他居然提出了举族北逃的提议。

   不出意料,这样提议在提出的一瞬间,遭到了七成以上的金国贵族否决。

   北边是个什么样子,他们心里是清楚的,以金国眼下的实力和人数举族北迁,恐怕会有一半的人死在路上。

   狭小的上京皇宫内,所有金国贵族义愤填膺,只是面对他们,黄台吉沉着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而努尔哈赤则是如风前烛般,坐在轮椅上假寐。

   “迁移没有那么可怕,我们眼下已经存储了六十万石米麦,还有三十多万牛羊,趁着明军没有合围前北迁,一切都来得及。”

   济尔哈朗作为黄台吉政策坚定推动者,他面对所有反驳的金国贵族大声回应,然而这样的回应只遭到了谩骂:

   “济尔哈朗,你想让我们去北边趴冰卧雪?”

   “三十几万牛羊,六十万石米麦看起来很多,但顶多只够吃半年,即便抛弃了汉人工匠和汉卒,也只能吃一年罢了。”

   “一年之后怎么办?你们有把握说一年之后我们还有吃的吗?!”

   “闭上你的臭嘴!”

   “知道明军的补给线有多长?他们能发动多久的远征?”

   谩骂声在殿内响起,显然众人都不愿意北迁,但同时,他们也知道明军带来的压力有多大。

   他们唯一寄希望的,便是那漫长的补给线把明军拖垮。

   在这种情况下,黄台吉抓住了所有人的痛点,平静的睁开眼睛,对着众人反问道:

   “明军眼下有多少挽马和驽马,你们知道吗?”

   “明军有多少兵力,你们知道吗?”

   “明军的将领有谁,你们知道吗?”

   “明军准备了多少粮食辎重,你们知道吗?”

   黄台吉的一个个问题把众人问得哑口无言,而他则是平澹说道:

   “我的人知道……”

   说着,他看向了不远处的范文程,而范文程则是上前说道:

   “此战明军已经动员了三十万匹挽马和驽马,并且还不是总数,想来还有更多。”

   “此战明军动员了上直十六卫,东军三十三营,合计十八万九千六百人,号称二十万。”

   “此战,齐王朱由检亲征,上直出兵八万九千六百人,将领有灭了朵甘蒙古的曹文诏,灭了倭寇的曹变蛟,以及孙守法、曹勐、官抚民。”

   “东军都督府出兵十万,熊廷弼作为督师,孙应元作为征北将军,下有左先锋官贺世贤,右先锋官尤世功,后军经略袁应泰,左军总兵祖大寿,右军总兵吴襄,后军总兵毛文龙,中军总兵赵率教……”

   “按照间客的消息回禀,去岁一年,瀛洲运粮六百万石抵达辽东,而辽东收上来的粮食基本没有往外运。”

   “明军的粮食,大概有五百万到八百万石。”

   “这十九万兵马,三十万挽马驽马,应该配给五十万民夫,人吃马嚼之下,五百万石米麦够他们吃八到十二个月。”

   “此外,按照明军以往的配置,参与此战的火炮最少有三千门,骑兵最少五万,马步兵十万,炮手四万。”

   “明军此战,是想要一战定乾坤,彻底灭亡我大金,诸位贝勒贝子不可不防啊……”

   范文程开口即沉默,但沉默的不是他,是金国的所有贵族。

   按照范文程的话,明军有骑兵五万,马步兵十万,炮手四万,两千门火炮,另外还应该有五万支骑铳,六万支步铳,剩余八万是短兵,并且他们还有八到十二个月的补给。

   相对比下,金国只有蒙古骑兵三万,建州马步兵六万,汉营步卒炮手两万,合计十一万兵力,并且只有不到一万支鸟铳,五百门劣质铁炮,以及只够全国吃七个月的粮食。

   也就是说在纯战的情况下,七个月金国就要断粮,而明军可以坚持八个月到十二个月。

   兴许是看到了双方补给的差距,才让黄台吉决定北迁的。

   “这只是敌我两军的情况,但是你们别忘了,八旗是个什么情况……”

   黄台吉忽的开口,让众人有些沉默。

   小族在受到重创后,往往很难恢复力量。

   建州八旗巅峰时一共十万人马,然而这是十三岁以上的男丁情况。

   在经过多次讨伐辽东,又经复辽之役的打击,实际上在复辽之役后,金军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只有不到五万人,十三岁以上也只有五万三千多人。

   七年的时间过去,建州八旗总算恢复到了六万人,可实际上其中有接近两万人是没有打过硬仗的。

   不管是单兵素质还是军团素质,这支金军八旗都和当年萨尔浒之战时的金军八旗有着不小的差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