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兄朱由校

番外篇(十) 叔侄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2149 2024-05-30 14:43

  “您是……”

   当朱慈烺上了马车,并见到一个年近六十,身着正三品官袍的官员坐在车上时,他顿时愣了愣。

   “下官齐国长史夏允彝,参见郡王殿下。”

   见到朱慈烺上车,夏允彝起身作揖,这才让朱慈烺知道了眼前之人正是自己玩伴夏完淳的父亲,齐国的长史。

   “见过夏长史……”

   朱慈烺作揖回礼,但又好奇的看着夏允彝。

   显然,他在想夏允彝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另外他为什么会在进宫的马车上。

   朱慈烺虽然历练的几年,但毕竟是年轻人,藏不住想法,因此夏允彝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了他的想法,作揖回应:

   “今岁是齐国三年入朝,今岁齐王派臣入朝,向万岁回禀齐国事宜。”

   “万岁得知,将臣进宫的日子安排在了今日,应该是想让殿下您一起了解。”

   “原来如此……”听到夏允彝的话,朱慈烺这才反应过来。

   他算了算时间,确实也差不多了,因此在安心过后,也坐在了夏允彝的对面。

   “父亲还好吗?”朱慈烺询问了朱由检的身体情况,但夏允彝却表情复杂,不知道怎么说。

   这让朱慈烺的心悬了起来,而夏允彝也在片刻后说道:

   “还是当年“扫套之役”的老毛病,每到换季时候都有几天觉得胸闷难受。”

   “太医院的张院使说,这是当年风寒未愈,留下的后遗症。”

   朱由检的身体是很好,但架不住他当年上战场时年纪太小了。

   十二岁就上马打仗,十五岁进行扫套之役,十七岁第三次北伐……

   虽然当时看起来没有什么,但年纪到了之后,各种伤病就会接踵而至。

   “……”听着夏允彝的话,朱慈烺感觉有一口气堵在了胸口,十分难受。

   “不过也不用太过担心。”夏允彝见朱慈烺这样,不免安慰道:

   “除了这些,殿下身体还是比较健康的,按照张院使的话,活到六七十应该不成问题。”

   六七十……听起来似乎还有很久,但今年的朱由检已经四十有八,说到底也只是十几年了。

   “此事过后,我也该和夏长史一同回齐国了。”

   朱慈烺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夏允彝听后也点了点头,松了一口气。

   其实以朱由检的身体状况来说,如果能有一两个人辅助,那也不至于那么劳累。

   他虽然处理政务很快,但他性格就在那里。

   在大明时,他的精力可以供他将府一级的奏疏全部处理。

   去到齐国过后,尽管齐国只有二十五府,但朱由检却将奏疏处理的权限下放到了县一级。

   改来改去,其实他的负担一点都没有减轻。

   不是夏允彝不想减轻,而是朱由检就是不信任官员们,他要自己看过所有奏疏,才能下决断。

   可以说,如今齐国百姓之所以过的那么轻松悠闲,是离不开朱由检事无巨细的。

   所有县官都知道,齐王会翻看自己奏疏,对每个县都做出细致的规划。

   这种情况下,哪怕有人想要贪腐,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脖子硬不硬。

   虽然夏允彝觉得,哪怕朱慈烺和朱慈烜、朱慈炯三人都回去了,那也仅仅能让朱由检休息几个月罢了。

   等过几个月后,朱由检恐怕要将奏疏和对下面的处理下放到镇一级了。

   有这样的君王是百姓的福分,夏允彝也很是高兴。

   可是,他也很清楚,朱由检再这样继续高强度的工作下去,恐怕真的会和太医院说的一样……

   “唏律律……”

   “到了。”

   就在夏允彝心里踌躇的时候,马车停了下来,朱慈烺也起身说了一声话,随后走下了马车。

   夏允彝跟着下了马车,出现在他们前面的是紫禁城的东华门,以及东华门下的皇城三卫兵马。

   不过,在甬道口下,一辆象辂停在那里,显然是供朱慈烺乘坐的。

   在旁边,还有一辆露天的车舆,显然是朱由校为了照顾年纪大的夏允彝准备的。

   二人分别上了象骆和车舆,并在其后被接入宫中。

   当他们穿过长长的东华门宫道,来到东宫面前的时候,便已经可以看到不远处的文华殿了。

   文华殿门口,站立着许多眺望此处的官员,显然都是在好奇朱慈烺的去处。

   “人到了?”

   听着殿外的嘈杂声,文华殿后殿的主敬殿内传出了一道声音。

   听到这声音,门口的翰林学士朝里作揖:

   “回禀阁老,应该是来了。”

   “嗯……”

   洪承畴沉吟着应了一声,却又开口道:“孙阁臣的身体怎么样了?”

   “太医院说,情况不太好,孙阁臣自己也准备上疏致仕了……”

   “嗯……”翰林学士这话说完,洪承畴居然觉得有些遗憾。

   他在庙堂之上的三个对手,唯有孙传庭让他觉得有些棘手。

   现在孙传庭年老致仕,仅剩下金铉和颜胤绍这两个人,着实让他难以提起兴趣。

   “奏明万岁,别让孙阁臣太过心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