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兄朱由校

第四百四十章 脚步虚浮人消瘦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2111 2024-05-30 14:43

  “呜呜——”

   “动了动了!”

   “真的动了!”

   天启十年冬月初三,当汽笛声从京城西城站响起,宣传了近一年的火车,终于通过了重重审核,最终出现在了大明百姓的眼前。

   原本预定九月底通车的这条铁路,推迟了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主要还是因为经验不足。

   好在眼下把事情都解决了,其它铁路的问题也就一并解决了,工期不会和京门铁路一样耽搁。

   作为京城通往门头沟的铁路,其出发点自然在距离门头沟最近的方向,京城的西面。

   因此,京城西站,这个以大明建筑风格建造的混凝土结构车站,成为了大明第一个车站,并且今日的它,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

   由于考虑到了未来五十年大明的人口可能会增长,因此在车站设计之初,朱由检便要求工部必须让火车站按照当地人口除以十的容纳量来建造。

   因此作为大明第一个投入使用的车站,京城西站占地七百亩,总建筑面积为约一千亩,站内设十座站台,共十八个站台面,四条股道,可容纳十三万人等车。

   由于是从京城西通往门头沟,而里程不足四十里,因此整条铁路的建设费用并不高,来往的乘客也不多。

   这条铁路在朱由检的计划中,始终是一条工业铁路,承载着军备院运出的各种机器。

   只是这些国家大事,对于百姓们来说,着实有些过于遥远。

   眼下的他们正人挤人的在车站内看着那动起来的火车,嘴里虽然尽是惊起之语,但倒也不至于像晚清百姓一样大骂妖怪。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不仅仅是他们,便是车站外,铁轨两旁的栅栏外都围满了许多百姓。

   其中有人牵着马,有人牵着驴,但更多的是推着一辆辆两轮自行车。

   自行车场从年初投建,至眼下,已经稳定年产五千辆,而京城作为最接近自行车场的城池,也自然最先享受到自行车的便利。

   不仅仅是两轮的,还有三轮的。

   只是这些本来用作货运的多轮自行车,最后都无一例外被京城之中的脚夫、轿夫看上,向着皇店下单。

   在京城,即便一头驴也需要四两银子,而三轮自行车不过二两银子。

   虽说也很贵,但大部分轿夫和脚夫咬咬牙,还是能买得起的,而且又能拉货,又能拉人,满足了他们日常的工作所需。

   那蓝白相间的火车从车站驶出,冒着滚滚蒸汽,发出刺耳的汽笛声,轰隆轰隆的拉拽着一车车米麦,顺着轨道向着门头沟开去。

   一些人想近距离触摸,当即被负责看守铁轨的工人喝止。

   “这玩意吃什么喝什么?怎么动起来的?”

   “难不成里面藏了马?”

   “屁话,这么多货,得用多少马?怎么装得下?”

   一些坐在三轮车上的车夫指着火车讨论着,旁边的一些文人士子听着他们的争吵,也时不时附和几句。

   受到晚明风气开放的影响,百姓还是热衷讨论这些的,尤其是在这种人人都能吃饱饭的时期。

   “修远兄,这铁车虽好,但跑的还是太慢了,不如骑马来得痛快。”

   有人感叹就有人质疑,和历史上第一次见到火车的英国人一样,大明的百姓也对火车的速度提出了质疑。

   好在由于这是第四版蒸汽机运作的火车,因此即便满载货物,它的时辰速还是达到了每个时辰六十里,约一小时十八公里。

   这速度,别说骑马,便是眼下风靡京城的自行车都能超越它。

   它的强大之处不在于速度,而是可持续行驶的耐力。

   朝廷并没有公布铁车用什么作为动力,因此百姓们也不知道这个庞然巨物吃什么,用什么。

   “铛铛铛铛——”

   “售票售票了,京城西站至门头沟,,以里数算银钱,一文三里!一文三里啊!”

   正当乌压压的百姓都在围观那一辆辆驶出的火车时,京城西站的工人也开始敲锣打鼓的宣传起了票价。

   “一文三里?这也太贵了!”

   “太贵了,坐不起坐不起……”

   “走吧走吧。”

   听到一文三里的票价,几乎所有百姓都嚷嚷了起来,并且嘴上说着要走。

   只是他们虽然这么说,但脚却没有要动的迹象。

   说到底,一文三里对于他们大部分人来说还是能消费得起的,毕竟是这里是京城,普通力工一天的工钱都在三十文左右。

   一天的工钱能坐九十里火车,很多人还是很有兴趣的。

   “卖个票,我要坐来回。”

   “我也是!”

   “卖票卖票!”

   从古至今,一个王朝的京师从不缺有钱人,尤其是喜欢尝鲜的有钱人。

   更何况,京城一些技术类工匠的工钱都是五十到百文不等,这火车的价格基本是服务于中产和高产阶级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