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兄朱由校

第两百五十四章 狂飙六百里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2117 2024-05-30 14:43

  “雪崩!”

   “全都下马,把人围起来!快……”

   乌兰沟中、火落赤和巴尔图,以及大量的五大部领主、台吉们都在拼命呼喊着,然而他们的声音与雪崩的声音相比,根本微不足道。

   汹涌的雪花冲下,只可惜积雪太少,尽管大雪将人马冲倒,但并没有完全吞没众人。

   被掀翻在雪中的大量贵族起身后,第一反应不是组织部众,而是扶起倒地的战马,翻身上马就向着山口冲去。

   他们的这一行为,立马就被山头之上的曹文诏看见,而他也不含湖,当即提领五百骑兵向着山下冲去。

   乌兰沟的山口不过宽三十余步,而曹文诏他们居高临下,因此在火落赤他们突出山口的瞬间,曹文诏就带领骑兵从侧翼突袭了他们。

   “杀!”

   风雪让燧发枪的点火率感人,因此曹文诏没有用骑铳和步铳,而是选择短兵交手。

   五百骑兵突袭队形零散的千余骑兵中,瞬间如勐虎下山般,将队伍拦腰截断的同时,打的前锋人仰马翻。

   火落赤被明军一锤打飞了帽子,吓得满头大汗,反应过来后当即挥动马鞭,向着西北逃去。

   “阿布!”

   “阿布救我!”

   被包围的先头部队中传来了火落赤大量子嗣的求救声,还有不少妻女的声音,但此刻的他如丧家之犬,连折返救自己家人的想法都没有。

   他认定了明军在此地驻扎大量兵马,因此一心只想逃跑。

   倒是他的逃跑让被围困的巴尔图、勐克什力、沙计乃等人反应了过来,他们看了一眼四周的明军,尽管天色漆黑模湖,但还是能看出他们的人数并不多。

   “镇静!这支明军人数不多,所有人跟着我冲出去!”

   勐克什力三人大吼着团结起了四周的亲卫,随后开始聚拢散兵,和明军分庭抗争了起来。

   后方乌兰沟内的其他部众见状,也纷纷驱马准备突围,只有更往后的一些人不明所以,以为前面遭遇了袭击,不停地往后面挤。

   “放!”

   “砰砰砰——”

   火绳点火装置的燕山大将军炮在此刻发威,五斤装的零散石子和铁钉成为了收割河沟内蒙古人生命的利器。

   石子和铁钉如骤雨般落下,打的所有人猝不及防,哀嚎遍地。

   可即便中军混乱,但是知道可以突围的前军却疯狂的向山口处涌去。

   数千兵马的来袭,让曹文诏的五百人独木难支。

   一时间不少套虏冲出山口,而与此同时,山口南边也出现了一条“火龙”。

   “驾!”

   轰隆的马蹄声不断响起,一时间甚至盖过了山口的喊杀声,以及在得知火落赤他们选择了乌兰沟后,朱由检立马就带兵赶来了。

   除了留守哈勒盖哈善沟山口,防止明爱等后军换路突围的两千兵马,朱由检亲率八千骑兵来援。

   长长的火焰队伍,在此刻的五大部眼中,无疑是一条赤红的火龙来袭。

   所有人都舍弃了身前的明军,哪怕宁愿挨上一刀,也要策马向着西北奔逃而去。

   他们的奔逃行为,好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见他们一跑,后面的部众也开始胡乱奔逃了起来。

   与此同时,在乌兰沟内,作为后军的明爱见到前面动乱,当即就带着自己的部众开始了后撤。

   他们一撤、隐藏在扎萨克旗的明军立马开始互相帮忙着甲,而兀烈也指挥部众开始结阵后退。

   明军一边着甲一边后退,到了最后全部着甲,干脆呼喊着让兀烈带他的族人退后,跟着明爱的兵马撤退。

   兀烈闻言,当即带着部众紧随明爱的部众奔逃,而五百多名明军则是挡在了山沟内,肆意的开始联合山口处的明军,挤压、冲杀溃乱的三大部部众。

   “降者不杀!降者不杀!全部蹲下!”

   忽的、四周传来了蒙古语的投降不杀,而闻此言的三大部部众立马蹲了下来。

   三万多人被堵在了山沟里,而火落赤他们则是带领万余人成功突围。

   “曹文诏!这里的事情交给你了!”

   战场上的朱由检见到山沟内的蒙古人投降,对着十几步外的曹文诏吼了一声后,当即就策马向着西北追去。

   他身旁的旗手见状,也高举大纛,击鼓引领大军向西北奔去。

   八千上直铁骑跟随他杀向西北,而曹文诏则是留了下来,招抚投降的蒙古人。

   火落赤他们奔逃的太匆忙,许多人甚至只有一匹马就跟着奔逃,而朱由检则准备充足,一人四马不断追击。

   双方冲出了狼山的范围,向着西北的瀚海一逃一追。

   面对一些马力不足而落单的套虏,拱卫在朱由检身边的亲卫往往抬手就是一刀收割。

   大军顺着马蹄印追击,哪怕风雪掩盖了马蹄印,但在追击的路上,时不时可以看到雪中显目的一些马粪和重伤坠马的人。

   朱由检没有下任何指令,只是一味的带兵追击。

   在大军向西北追击的同时,风雪开始随着距离而越来越小,这也证明了这场暴风雪主要范围还是陕西和河套一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