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兄朱由校

第三百五十五章 印度洋的风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2068 2024-05-30 14:43

  由金铉引起的风还在京城继续吹,而印度洋上的风却还在酝酿之中。

   西荷葡英法等五国面对黄龙的“外交书”,又或者是告知书,并没有做出什么不理智的回应。

   五国的回函都很官方而内敛,统一回复都是需要一年的军队撤离时间,并且需要大明先给出各国在日后大明藩国的商贸优惠条款。

   “娘地!什么臭鱼烂虾,还敢跟我们要条件?!”

   “没错,先捶了他狗日的再说!”

   “出兵先捶了他们,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王者之威,什么是雷霆之怒!”

   “都督,出兵先锤了这群狗日的再说。”

   “和西夷谈条件?被北军和东军的人知道,我们南军和西军不得被他们笑死?!”

   “老子跑上万里来小西洋不是受气的,建虏和奢崇明都不敢和朝廷谈条件,他们一群臭鱼烂虾还敢提条件?!”

   腊月初五,当各国回函抵达锡兰岛西部的锡兰城时,不少刚刚抵达此地的南军和西军就不爽的破口大骂了起来。

   监察司衙门里,大大小小二十多个指挥使、参将都在吵闹,这让坐在主位的黄龙和李旦有些头疼。

   军饷发足的后果就是,五军都督府的兵马对谁都是连战连捷,而连战连捷的战功下,培养出来的,自然也就是一群骄兵悍将了。

   南军都督府和西军都督府里,大多都是参与过复辽之役,平定奢安之乱,沙普之乱的将领。

   在他们看来,总兵力不足一万的五国驻印度总督,居然敢和大明提要求。

   要知道,只要黄龙同意,先抵达锡兰岛的南军和西军的三万多兵马,完全可以在五天内登陆印度半岛最南端,十天的时间就能打到科泽科德下。

   他们的性子,可比海军十二卫暴躁多了……

   “安静!”

   坐在左右两侧首位的戚元辅和秦民屏忍不住发话,他们俩这一发话,西军和南军的将领们马上安静了下来。

   他们安静之后,黄龙这才对旁边的李旦询问道:

   “卢监察使和其他兵马到哪里了?”

   “卢监察使已经抵达吕宋,西军的剩余五营兵马还在交趾港集结,大概腊月二十起航。”李旦回禀道:

   “南军的五营和海军其余六卫已经抵达旧港,大概四十天就能抵达锡兰港。”

   “另外琼州港接到了来自京城的八百里加急,殿下有指示发往旧港的承宣布政使司和都督府,大概是针对五国和朝廷商贸的处理政策。”

   李旦的话让黄龙还有衙门内一群人闭上了嘴,毕竟齐王都手书前来,最少在手书抵达锡兰前,是不能有什么军事行动了。

   “岛上的田地开垦的如何?粮食还够大军吃几个月?”

   黄龙开始关心锡兰岛能不能养活海陆十三万大军,而对此李旦却作揖道:

   “岛上新开垦田地七十六万亩,过去一年移民六万五千余人,分地一百三十万亩。”

   “这一百三十万亩里我们只能按照朝廷的“海外田地总赋十赋一”来收取,不得添收杂项,应该能收上来二十几万石米。”

   “剩下的一千多万亩土人田地里,可以则是按照十赋五来收取,能收到一千二百万石左右。”

   “欧洲人在小西洋皇店的商税是二十七万两,按照殿下所说的全部截留,这二十七万两我们都能自己用。”

   “算下来,只要朝廷发军饷,我们主要收拾沿海土邦的话,自给自足是没什么问题的。”

   李旦的话给了所有人一个定心丸,近十三万大军,人吃马嚼的,除了军饷和粮食外,还有船只、军械保养的费用。

   明军可以说是远征,也可以说是在家门口打人,关键看从哪里调兵。

   以小西洋监察使司的体量,如果都用上“十赋一”的政策,那顶天也就是常驻六营近两万人,军费开支最多保持在五十万两以内,占据当地财政的六成。

   为了维持十三万大军,黄龙将原本针对土人的十赋四,提高到了十赋五。

   眼下看来,尽管岁入一千三百多万石和二十几万两,但小西洋监察使司依旧难以为继,必须朝廷出银子才行。

   大明的投送能力并不弱,毕竟两百年前的郑和下西洋规模就达到了两万七千人。

   眼下大明的国力,是永乐年间的几倍不止。

   不过即便如此,长期维持十三万人在此地,还是有种变相放血的感觉。

   毕竟十三万人,哪怕朝廷只出军饷,也需要每年出二百二十万两银子。

   这还只是原本的军饷,按照朝廷答应南军、西军和海军的条件,这十三万人的军饷是每年三十两,因此军饷是要翻倍的。

   也就是说、大明眼下每年要为小西洋买单四百四十万两银子。

   这笔支出,基本上占据了今年大明十分之一的财政支出,所以黄龙才觉得压力很大。

   他了解朱由检喜欢什么人,说白了就是喜欢洪承畴那种,一边打仗不要太多军需,一边把当地打的节节败退,打完之后还能交出银子给朝廷的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