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兄朱由校

第三百四十三章 再苦一苦外夷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2107 2024-05-30 14:43

  “今日如何……”

   日渐斜落,当黄昏浮现,金铉也带着朱慈燃返回了东宫,而李朝钦也作为监视金铉的人,带着今日的消息返回了乾清宫。

   乾清宫内的朱由校身着中衣,整个人靠在椅子上,单腿踩着椅子,一只手搭在腿上,拿着奏疏。

   面对他的询问,李朝钦没有半点犹豫,就将今日金铉的所作所为告诉了朱由校。

   末了、为了赶走金铉,他还特意说道:

   “在奴婢看来,金铉不教殿下四书五经,每日只带着殿下射箭出宫,颇有一些玩物丧志……”

   “行了……”朱由校打断了他,李朝钦立马闭嘴。

   朱由校拿着奏疏,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看上去波澜不惊,但心里却有些高兴。

   他不太希望自己的太子只知道四书五经,因为他本人就不喜欢看那些。

   比较四书五经,孔孟之道,他更想让朱慈燃学习燕山的教材,甚至前往燕山就读,笼络一批属于他自己的人。

   只有他有了自己的班底,才会在日后的争斗中安全继位。

   这争斗不是指朱慈燃和朱由检,因为如果是二人,那就没有争斗的必要了。

   朱由校担心的是自家弟弟的后人……

   “你退下吧……”

   “奴婢领命……”

   李朝钦闻言,当即起身,缓缓退出了养心殿,而这个时候朱由校才对站在角落的王安和刘若愚问道:

   “你们认为这金铉教的怎么样?”

   他这话问出来,王安缓缓上前一步,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奴婢以为,金铉此人无论是家教,还是父母兄弟,亦或者是个人人品,以及其挚友的人品都毫无挑剔。”

   “奴婢听闻一些商人多次上门请求他的‘润笔’均被其拒绝,而其母更是对行贿之人避之不及,其弟金錝又是燕山第六期学子,尚有三年才毕业。”

   “至于金铉的挚友,大兴县主薄成德,听闻其个性刚介,为人疾恶若仇,自他上任以来,大兴县的文书调理有序,钱粮户籍均管理得当,亦是多次拒绝商人贿赂之人,是难得的清官。”

   “清官……”朱由校低垂眼眸,想了些事情,随后才道:

   “我看他们并非是清官,而是直臣。”

   “那成德倘若真的如此,那这次大兴县令的缺便由他补了吧。”

   “万岁……会不会太快了,他才毕业不过一年……”刘若愚小心翼翼的提醒。

   要知道,大兴县令可不是普通的县令。

   自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来,宛平县和大兴县就作为畿辅首邑,类似于南京的上元县和江宁县。

   以户籍来说,北京城分为大兴和宛平,而宛平百姓六十二万,大兴百姓五十五万。

   就百姓数量来说,大兴县的百姓毫不逊色于一个府。

   让一个刚刚毕业一年的人来管理大兴县,这多少有些恩宠太甚了。

   刘若愚的提醒不无道理,不过对于朱由校来说,似乎是地方官员的陋规惹到了他,他毫不在意的呵斥道:

   “正因为他是新人,才要委以重任,新人尚没有被那群贪得无厌的官吏拉拢,哪怕他只能坚守本心两年,也能让大兴的百姓少受两年盘剥之罪。”

   不难听出,朱由校的话里有很重的怨气,不过这也不难理解。

   如果将武清县的那种事情放在全国来说,大明朝一千六百余县,县县官吏都按照武清的法子来加征耗羡,那这些贪官污吏,最少贪污了大明五千万两银子。

   当然、不是每个县都有武清县那么富裕,不过哪怕只有一百个县这么干,百姓也会被盘剥数百万两银子。

   朱由校现在喜欢用新人,用直臣,无不是因此道理。

   尽管眼下的朱由校还年轻,但也该为培养朱慈燃做准备了。

   亲贤臣,远小人……

   这六个字就是朱由校培养朱慈燃而营造的环境,只要朱慈燃的身边都是直臣,他自己再好好培养培养,再让自家弟弟带一带,朱慈燃或许能展现不一样的一面。

   “升吧!”朱由校一句话,便定下了成德升官的事情。

   王安和刘若愚见状,缓缓回礼应下,而朱由校也看向王安说道:

   “弟弟还不准备进京吗?”

   “好像是说齐王旧病复发,还需要静养一些日子,太医院那边,听闻昨日把王御医、张御医、李御医都调往了保定。”

   王安一开口,朱由校的心立马悬到了嗓子眼,忍不住往前探了探身,关心道:“弟弟身体如何?”

   “三位御医刚刚到保定,应该明日才会有消息传回来,不过齐王殿下说不碍事。”王安回禀。

   “明日有了消息第一时间告诉朕。”朱由校用上了朕的自称,显然谁要是再在这种事情上湖弄他,他就要翻脸了。

   上次朱由检生病,所有人瞒着他的事情,到现在他还记忆犹新。

   “是……”王安应下,而朱由校也一摆手道:“退下吧。”

   “奴婢告退……”二人行礼,随后缓缓退出了养心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