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年关大朝会的形式朝议方法,总结和计划
第238章 年关大朝会的形式朝议方法,总结和计划
赵煊索性开始和宗泽推演今后的大宋走向。
这其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就更多了。
首先,是赵煊在今后的一个布局,那就是轻工业、工业、重工业、商业、农业、外交、航海等好几头马车全给拉出来。
所谓的拜年,那也不是真的就是和宗泽叙叙旧。
大争之世。
谁又能真的清闲呢?
赵煊是想要让宗泽知晓大宋的国政其实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变,也有很多事情需要他们去做。
一旦失去了长远的目标。
国政也就很容易从外部矛盾转化为内部矛盾,也就是君君臣臣之间的那点儿事情。
把矛盾放在朝堂之上,那完全就是井底之蛙。
听了赵煊的那些个想法。
宗泽沉默了。
有点儿受到打击是咋回事?
官家完全就不像是太上皇以及耿南仲那些人能够培养出来的!
但是这样的官家,不正是他们想要的官家吗?
宗泽思考了好一会儿。
包括宗颖和赵谌。
他们也在思考。
赵谌的思想也已经在赵煊的潜移默化之下,有了很大的提升。
特别是赵煊会给他讲一讲自己的那些非常远大的理想,一些基本上不太可能实现的想法。
但是基本上不能实现,却也有那么一丝的可能。
只要是皇帝不昏庸,只要是有着很多贤臣的辅佐,实现与否,那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赵煊也明白,这种事情其实急不得。
从一个落后而又贫穷的国家,成长为一个轻工业、工业发达的国家,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国家,到遥遥领先的国家,中原大概走了五六十年。
那还是上层的思想已经非常远大,而百姓们也都接受的了来自于更大的世界的文化、知识、变革的冲击。
大宋的百姓可以吗?
赵煊觉得是可以的。
大宋的百姓并不那么的迂腐,相比较明清时期,还算是比较好的了。
从这个时期诞生的那么多的思想流派就可以看得出来,什么新学、旧学、洛学、元佑学等等。
思想已经开始了大碰撞。
当然,这种碰撞因为外部的环境原因,也没能开出一个很好的花朵出来。
以至于程朱理学之后,大受掌权者的控制,思想又得到了冰封。
赵煊喊出了一年之内,把金贼赶出国门之外。
这件事情已经实现了。
他又喊了三年之内收复燕云十六州。
这个目标已经在努力。
真定府和燕山府之间的军镇已经在建立,六大军之中的将士们,也在慢慢地换血。
因为当初这些大军之中不少士兵,都是在京畿路、淮南路等招募。
王渊所部的士兵,还是从汉中那边平匪之后招安的汉中人。
他们多少存在着水土不服,还有这交流并不是那么的方便,不好协调。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军营的伙食。
因为军队中大部分是西军和河北的人,所以在伙食上面,是偏向于陕西路和河北之地的吃法。
这样一来,很多人都吃不习惯。
这就需要去协调。
本来,北地就不需要养着那么多的士兵。
在军籍变得高贵之后。
自然也要精益求精,一些人,是可以被清退的。
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
有了退伍的说法。
不叫裁员。
也不叫赶人回去。
而是退伍。
这些人也会在地方上有个安顿。
不然,他们要是无所事事起来,很容易闹事儿,地方上正好也缺人,这就叫做人才再利用。
也就作退伍再就业。
赵煊开口道:“这个世间也并非只有大宋、西夏、金贼和合不勒汗。”
“宗相公应该知道耶律大石。”
“此人在辽国被灭之后,就逃到了西部,这西北之地,以前叫做西域,后来叫做吐谷浑。”
“他占领了这些地方之后,就开始西征,东察什么的小番邦,就很快被他征服。”
“然后慢慢地扩大疆域,一直往西。”
“我派出去的人打听道一些消息,从这里可以继续往西,那里,还有更大的疆土。”
“至于到底有多大,还没人去到达过。”
“我就又查了一下唐朝时期的一些古籍,从中找到了一些线索。”
“宗相公应该也知道大唐时期有一高僧玄奘西行求经,他是从古丝绸之路出发,从西域前往天竺。”
“按照古籍上面的记载,天竺应该在这里。”
赵煊直接指着疆域图西方空白之地的一处,也就是印度之地,继续道:“所以说,在西边,可能还有更大的疆域,也有着很多王朝。”
“所知的便是几个小番邦,这也是玄奘西域记里面所记载的,其中最辉煌、最强大的王朝应该是天竺。”
“我之所以让韩世忠建立船厂,打造最大的龙舟,不是为了和杨广一样贪图享乐,而是组建商队,带着我们的一些货物,从海上西行,前往天竺等地,换取他们的黄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