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 种花家的对沙俄作战
第222章 第七十六 种花家的对沙俄作战
同时镇北将军刘铁蛋和金帐汗国发生了战争。有了步枪和大炮,刘铁蛋很有信心打到了乌拉尔山。
双方发生了多次小规模战斗,虽然金帐汗国三次都取胜,但也着实被种花军特别是精锐彪悍的战斗力震撼。而种花家的距离更近,调兵方便,更是他们不能比拟的。
于是他们几次主动向镇北将军刘铁蛋求和,特别是在第三次西伯利亚战争后,将俘虏的土默特旗兵释放,并归还战死兵的遗体以释放修好的善意。
面对释放的善意,种花王刘洋直接无视。这倒不是刘洋好大喜功,因为有深层次的考虑。当时金帐汗国已经掌握了大半个西伯利亚,如果放任不管,将会整合整个西伯利亚。
届时将会对种花家的北部边境形成巨大的威胁,为了西部的均势平衡,种花家自然不会看着他们做大。
其实就算没有前三次失利,种花王也不会放过他们,这是地缘战略使然。
种花王决定毕其功于一役,一战解决西伯利亚。种花王刘洋以镇北将军刘铁蛋为总指挥。宫崎骏、肖华荣为副将军,王举人为参赞大臣,带上河套草原八旗。
如此规模堪称西征全明星阵容,即便是平定河套林丹汗,也没有这么大的动静。
除了改组新的军事指挥班子,种花王刘洋还抽调了1500名火枪兵(由刘五指挥),3000名火炮兵。后来又加派3000名白马师骑兵从征。
种花王刘洋赐予镇北将军刘铁蛋,节制全军的大权,总兵力4万余人,可谓精锐毕至。
同时,种花王刘洋吸取前三次战争受困后勤的短板,征发了10万名民夫保障作战部队的后勤供应。
与此同时,种花王刘洋还移文奥斯曼帝国,邀请共击金帐汗国。
崇祯十年八月,镇北将军刘铁蛋,率军突入西伯利亚。因为连年战争,西伯利亚地区已经被打的一片稀巴烂。
再加上强军彪悍的野战实力,西征军很快推进到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
乌拉尔山大寨,是金帐汗国西伯利亚最后的屏障。也是苦心修筑的堡垒,极为坚固。寨内有十余万人防守。
为了守住乌拉尔山,金帐汗国还撤回了攻打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乌拉尔山之战成为了战争最关键、最艰苦的一战。
老官屯之战中,刘五再一次为大家上演了什么叫“火枪利器”。以1500火枪兵打垮7000敌军精锐,斩首3000余级,彻底打掉了金帐汗国野战的勇气。
此后再也不敢与火枪兵野战,只得依托堡垒防守。之后,肖华荣在前线铸造5000斤的重炮,日夜轰击大寨。
在野战打不过,防守守不下的情况下,不等圣彼得堡的指示,与镇北将军刘铁蛋求和。
圣彼得堡后来也只能默认既定事实,毕竟实在打不过。
根据约定,金帐汗国对种花家称臣。将明朝年间侵占的西伯利亚,归还种花家。
释放所有战俘,退出乌拉尔山大寨。等刘洋批准后,战争结束。
对沙俄战争,严重打击了金帐汗国的国力。中亚哈萨克部落,也得以慢慢向种花家靠拢。
不可一世的金帐汗国王朝实力大衰,他们退出亚洲,边境重新恢复了和平,种花家也重新确立了自己主导的中西亚体系。
当时西亚三大主要势力,阿拉伯,奥斯曼、波斯全部对种花家采取防守,担心种花家继续西进。
最近战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缅希科夫率领援军出联军的西北方,他的意图是切断连接刘铁蛋和镇北城的大道,并威胁西伯利亚。
因此爆发了着名的乌拉尔山战役,产生了着名的科林·坎贝尔的浅红色队列和卡迪根伯爵轻骑兵死亡冲锋。之后又发生了乌拉尔哥的战斗。
乌拉尔河战役,金帐汗国在外围河谷聚集力量,一周后缅希科夫的野战部队增加到人,这是非常可观的力量。
此时刘铁蛋的野战军军只有人。兵力处于绝对劣势。刘铁蛋的部署情况是这样的,第2师依然固守乌拉尔山脊,第1师在乌拉尔河附近的驿路上。第3师和第4师的营地展开于乌拉尔河西面。
重骑旅跟随刘铁蛋的指挥部。乌拉尔山脊突兀于乌拉尔河南岸,由森林覆盖,最高海拔636英尺,平均400英尺。西南方是峡谷,峡谷的另一侧是山脊。
金帐汗国认为种花家骑兵战斗力强,因此决定将攻击重点放在乌拉尔河的防守第3师。计划是由索莫诺夫将军率领的人从南部出发沿乌拉尔脊前进,在山西部建立炮兵阵地。
保罗夫将军的人将通过因克曼桥穿过峡谷占领谢尔山的东半部。这又是一个分进合击的计划,他们“精于此道”。彼查科夫亲王率领人牵制右翼白马军的行动。索莫诺夫和保罗夫的部队在谢尔山汇合后,由坦兰堡将军统一指挥进攻霍姆山脊,最终目的地是磨房和驿路与沃龙佐夫大道的交汇处。到那时,哥尔查科夫亲王再次从东方加入攻势,完成对刘铁蛋军的包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