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逆赵

第九十九章 退路

逆赵 李白才不白 2163 2024-05-30 14:43

  喝过两碗热粥之后,耶律齐武就感觉自己的胃暖暖的。

   随后他就讲述了一路上发生的事情,还有突出重围之前的大战,以及详细的讲解了萧关入主上京府之后的所作所为。

   最后也讲到了萧关的壮烈战死,并没有丢了萧家的脸,终究保了两三分颜面。

   耶律大石忍不住垂泪说道: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啊,上京府之败,已然定了我大梁国的国运,如今中京亦也是失守。

   赵国也派大军压境,可本将军心有不甘,总得拼杀一场才是,总得保全我大梁国,延续国祚传承,方可死而无憾。

   萧关误我大梁,可悲可叹。”

   纵然他心中也清楚,哪怕是萧将军坚守不住,也不会是女真人的对手,可总能多守一些时日,不会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到时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奈何天不遂人愿。

   “赵人想从咱们身上咬下一块肉来,胆敢撕毁盟约,对我大梁国出手,非得崩掉他们几颗牙不可。”

   耶律大石狠狠的说道,随后就前去寻找萧干商议一番,先对付赵军再说,至于女真人那边只能放一放了。

   ……

   大照宣和四年二月初一。

   童贯到高阳关路地界,他手下的河东宣抚司就向梁国境内揭榜示众。

   公文宣示道:

   幽燕一方本为吾境,一旦陷没几二百年。

   大梁汉蕃离心,内外变乱,旧主未灭(天祚帝还没有死,耶律淳就登基,这不合法呀),新君纂攘。

   哀此良民重罹涂炭,我大赵宣抚使司遵奉睿旨,统率重兵,巳次近边。

   奉辞问罪,务在救民,不专杀戮,尔等各宜奋身早图归计。

   有官者复还旧次、有田者复业如初。若能身率豪杰别立功效,即当优于官职,厚赐金帛;

   如能以一州一县来归者、即以其州县任之;如有豪杰以燕京来献,不拘泥于军兵百姓。

   虽未命官便与节度使、给钱十万贯、大宅一区。

   惟在勉力,同心背虏,归汉永保安荣之乐,契丹诸蕃归顺亦与汉人一等。

   已告我大赵将士不得杀戮梁国人,傥或昏迷不恭,当议别有措置。

   应契丹自来一切横敛悉皆除去。

   虽大兵入界,凡所需粮草及车牛脚价并不令燕人出备,仍免二年税赋。

   这公文就是告诉燕人的百姓,等我们大赵占据了燕云就可以免两年的赋税,要是有人带着城池投靠那就更好了。

   直接官复原职,我们大赵国依旧任用你,如果把燕京城投献了,不管你是什么出身,直接赐个节度使,然后还赏赐十万贯。

   也可能是宋良嗣的话让咱们的童贯童太尉自我感觉太好了,认为根本不需要动刀动枪,只要在边境上把二十万军队一摆开,燕人就会乖乖的归顺过来。

   总之,不论是庙堂之上,还是前线最高长官,都太轻敌了,都自我感觉太好了。

   不过,来到河东前线之后,咱们的童太尉心情有些不太美丽。

   只有西军可堪一用,河东的士兵实在是太垃圾了,根本不能成为主力。

   原本他准备用二十万大军北伐的,经过挑挑选选,还是捏着鼻子选出来了十万大军。

   河朔将兵骄惰,不练阵敌军。

   军队长期处于和平时期,不加训练骄横懒惰不堪。

   军须之用百无一有,几乎是什么东西都要重新准备,这可难坏了咱们童太尉啊,只好写了封信报上去,给咱们官家诉苦。

   军需物资要什么没什么,其中军粮充其量只有帐面上的一半。

   总之,就是河朔一百多年没有打仗了,依靠这样的军队打仗,一旦打起来,恐怕要误事。

   这时,童贯的自信心一下子受到了打击,毕竟带兵二十多年,这种情况不容乐观,使他不由得不小心谨慎起来。

   童贯到了河间府分军,十万大军分为东、西两路军。

   以雄州和广信军为东西路军的防区。

   以种师道统率东路兵,驻扎白沟。

   王禀率领前军,杨惟忠率领左军,种师中率领右军,王坪率领后军,赵明、杨志率领选锋军。

   种师道以都统制兼东路军总指挥自领中军。

   此时的赵军阵法由西军常用的五军阵发展调整成了六军阵,即前后左右中军再加选锋军的阵式。

   辛兴宗统率西路之兵,驻扎范村。

   杨可世、王渊统率前军,焦安节统率左军。

   刘光国、冀景统率右军,曲奇、王育统率后。

   吴子厚、刘光世统率选锋军,并听刘延庆节制。

   咱们童太尉犯了一个不可忽略的大错,他把最会拍马屁也是西军中最能跑的将领刘延庆管制着自己的生力军。

   原本他以为自己的好狗,西军当中的宿将刘延庆,必然会为他建立不世之功,后面却是悔之晚矣。

   就在雄州大本营,诸路人马已经到齐,咱们太尉就和诸将商议进兵。

   这时,赵军又遭遇了一个危机,那就是将帅不和。

   种师道不知道哪里脾气冲上来了,居然到了这个紧要关头冲着童贯开火,怒斥他背信弃义,出师无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